01292020時事觀察第2節:霍詠強 — 在沙漠邊緣默默工作的「真風雲人物」

20200129 霍詠強
2.在沙漠邊緣默默工作的「真風雲人物」
去年底說到中國《南水北調》工程時,有網友在評論上提到中國的治沙工作更輝煌。的確,《南水北調》是2002年展開的,估計要到2030年才會完成東線、中線,西線過於複雜,還要長時間論證其可行性,簡單說中國的水利工程要30年才能完成。但是和治沙工作相比,這點時間不算一回事,中國最主要的環保治沙,是《三北防護林工程》,從1979年到2050年,歷時72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曾經提及在西方國家的選舉民主,環保工作只能說、不能做!因為環保工作非但可能影響經濟增長,而且牽涉的時間,是非常驚人。七十多年的一項計劃,對西方國家來說是天方夜譚,更何況綠化工作的成效往往是一、二十年,才見到明顯效益,有時候,某一年的氣候變化,甚至可能抹煞了幾年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水利工程靠的是大型基建能力,而環保治沙、靠的是人。
在九月份時,曾經在節目內批評新近冒升的環保份子Greta Thunberg,只會諉過於人,把問題都歸咎於政府、又或歸咎於他人。去年底,她成為了《時代週刊》的年度「風雲人物」,所以說為什麽西方世界沒有前途?人們怎樣做環保?怎樣面對氣候問題? Thunberg的選擇是號召學生「週五為未來」罷課,到國會前示威抗議。
當年沒有比 Thunberg 大多少的陳彥嫻,在1964年,和5個在承德市的高中女學生,放棄了參加高考上大學,投身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搞建設,面對的是在黃沙萬里上稀疏的草頭,然後她們用了一輩子的時間植樹造林,才有了綿延百萬畝的林海,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80%。河北省的塞罕壩,今天成了北京的屏障,中國北方最大的著名森林公園,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這段造林故事稱為「六女上壩」,你會選擇「五」還是「六」?
在網上,要向大家介紹兩套影片,都是在2019年初推出的:
1. 中央台 CCTV 拍攝的「綠色長城」,共六集。

2. 鳳凰衞視拍攝的「重走風沙線」,共五集。

兩套影片都是以中國40年來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為核心,中央台的影片內容、數據充實,人物描寫很深刻;鳳凰衞視因為和16年前拍攝的節目「穿越風沙線」比較,能對多年來三北的變化,有更清晰的了解。「三北」指的是西北、華北和東北,也就是說整個中國的北部地區,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口,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42.4%,1979年為改善生態環境,決定把這項工程列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項目,計劃到2050年,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由1979年的5.05%提高到14.95%。
值得慶幸的是,到2018年,這項工程已經把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3.57%,非但已經很接近當年定下在2050年要達到的目標,也就是說綠化地區面積接近35萬平方公里,超過1000個 Yosemite Park(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或者3000個香港。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有四分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以往中國被認為倚靠犧牲環境來爭取經濟發展,但是,中國也從來不曾忘記保護環境,中國的領導人不會每年閱兵、但卻肯定會每年植樹,率先在世界上實現了不再出現土地退化,並且逐步降低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
塞罕壩和庫布其是中國環保治沙中兩個著名的案例。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證明退化的環境是可以被修復的,而修復生態是一項有意義的投資。庫布其治沙模式,即通過政府政策支持、企業投資、農牧民參與、持續創新技術,綠化了庫布其沙漠三分一面積,九百多萬畝,並造就了億利集團這個沙漠中崛起的綠色產業。同時,庫布其地區農牧民人均年收入也從不足400元增長到1萬元以上,10萬多沙區群眾徹底擺脫貧困。
當然,幾十年來的治沙工作,碰到的釘子自然不少,例如在種植防護林的早期,因為楊樹容易在沙質土壤生長,所以廣種楊樹,結果導致嚴重的蟲害。「全國防沙治沙標兵」寶秀蘭,在2012年為打造奈曼旗治沙示範地,貸款15萬元一口氣栽了五千畝樹,卻因當年雨水條件不利,加之冬季大範圍降雪,到驗收時只有三百畝通過。
早在1995年,寶秀蘭從做了幾十年書記的公公學習到,想在沙漠裡生存,只有造林一個辦法,從此植林25年。她明白到遇上困難、生活還要繼續,繼續一邊養牛養羊一邊栽樹治沙。令她欣慰的是,隨著樹越栽越多、越長越好,隣近的農牧民也紛紛加入了植樹行列,慢慢的,寶秀蘭組建了自己的植樹隊,到今天綠化了27000畝的沙地。那又是多大面積呢?五個紐約中央公園。
甘肅武威市的紅水村在騰格里沙漠腹地南面,1999年春天,31歲的王銀吉決定「挑戰」沙漠植林,沙漠裡最缺的就是水,種樹偏偏又離不開水,沙漠裡路不好走,運水成了大問題。最後王銀吉決定買兩峰駱駝,馱水進沙漠,自己也住在沙區之內。如今,50歲的王銀吉帶著全家人在這片沙漠中戰鬥了20年,義務壓沙植樹8300多畝,從無人支持到今天成為受附近農民敬重的擋沙人。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一,而且每年仍按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增加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轉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經歷不受歡迎的「反耕為林」和「退牧還林」,沙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更達到扶貧的目的。
過去十多年,許多中國人更明白要改變過去犠牲環境、爭取發展的選擇,但同樣沒有大張旗鼓,只在沙漠邊緣默默工作。最平凡的,卻在為他人帶來幸福。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