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2020時事觀察第2節:余非— 這一集,跟大家談心、談情懷……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20年3月2日
第2節:這一集,跟大家談心、談情懷……
第2節還是談跟疫情相關的事,可是,焦點不一樣。這一集我想分享的是人性、人的水平這語題。我在中國大陸一個電視節目內,聽過一位要跟消防員結婚的女子說,她喜歡男朋友有情懷。一個很出色的描述,意思大概是有抱負,不是庸庸碌碌。以下介紹的個案,疫情情節只是背景,我想大家體會當中的人性與情懷。
由2019年6月開始,直至現在,我真的覺得跟進香港新聞是dirty work;請注意,不分顏色,甚至未必關乎政治,包括一些關於刁民的新聞(即部份挑剔苛求的市民的新聞)。我在之前的節目內說過,這大半年來,我是靠中國大陸的電視節目和新聞個案故事來滌蕩心靈的。以下是我很喜歡的一些人物個案,跟大家分享。
佘沙,12年前汶川大地震時她12歲。今年24歲的佘沙,是四川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的年輕女護士。她第一批沒選上,再報,終於第三批輪到她了。她說,要挺身而出,因為她是汶川女孩。她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與同事一起去武漢奮戰抗疫的一線工作。
佘沙說,汶川大地震時家鄉重創。當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她還看見很多穿白衣的醫療人員在現場忙救人,令她很感動,自此便立志要做醫護人員。佘沙很有緣份,被分派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每天指導和分配工作給她的,是36歲的葉曼。12年前24歲的葉曼,自願報名堅守前線,護理由汶川轉運去武漢的傷患。12年一個循環,長大了的佘沙支援今天的武漢,還和葉曼同組。她們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師徒情誼。讀這則新聞,我深深感受在正確的國策下──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令善因可以在幫扶中循環壯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國策,是為整個國家播種善因。
湖北武漢24歲的劉猛,在1月下旬床位未足夠時,因症狀輕,有過被拒收、被人敬而遠之的經歷。2月初,他終於入了方艙醫院,住了12天便痊癒出院。入院初期,因為曾經有未被接收的經歷,令他有很多負面情緒。而病人的情緒會影響免疫系統。在方艙醫院安頓下來後,他感受醫護人員對他及其他病人悉心照顧。其中一位防護服上寫著江西楊護士的護士,在巡房時跟他說:你很年輕,相信自己一定沒事的,我們會竭盡全力救助每個患者。
劉猛出院後在其他人的協助下,找到了那位未曾見過真人的楊護士,親身向她敬禮道謝。這件事令我想起另一張手機流轉的照片,是一個三歲小朋友向一位醫護人員很認真地鞠躬致謝,醫護人員也鞠躬回禮。據說那位三歲小朋友是感染者,痊癒了出院。家人要他多謝護士,他主動深深地鞠了個躬,不是家人叫他這樣做的。這些個案和照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即時想起香港在暴動期間,有父母帶自己幾歲大的子女、戴黑口罩參加遊行,還讓小朋友喊一些他們不會明白的口號。跟那張三歲小朋友行鞠躬禮的照片對比,會令人非常感慨。俗語有云,虎毒不食兒。我完全不明白為何那些支持黑暴的父母,會綁自己子女上戰車。令小朋友在一個飽食無憂的地方感受虛假的民不聊生,從而灌輸近乎腐蝕性液體般的負能量進自己子女的頭顱內。其實不分顏色,任何政治表態的活動,我也認為不太需要拉小朋友加入。三歲小朋友向醫護人員鞠躬那張照片,應該讓香港某類父母好好學習和反省。
最後想談插管小組。在抗疫戰場上,醫務工作中以插氣管的風險最大。當患者張大口腔那瞬間,病毒會隨呼吸噴湧而出。俯身貼近病人口部的麻醉科醫生的面部和全身,都會被病毒包圍。央視新聞以武漢協和醫院那支插管小組為例,做了專題報導。主任醫生陳向東知道工作危險度高,於是捨棄用分派、指定的方式組隊,改為自動報名。結果,20分鐘內滿額。隊伍內,大部分都是八零後、九零後。
聽眾朋友,打過抗疫戰代表甚麼呢?代表他們懂得穿上及脫下防護服;如果是外科醫生,他們可能是已嘗試了戴著三層手套去拿手術刀做手術的醫生。大家可以想象,疫情結束後,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水平的人口大國,會多了幾萬位打過硬仗的醫療人員。他們由專業知識到心態都相當優秀。而更可喜的是,當中不少是八零後、九零後。時間關係,只談到這裏。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我明白有人會質疑我,問有沒有讀抗疫的負面材料。有人會用他的標準,認為我不夠「客觀」。這一次總結我跟大家談心。坦白說,做時事觀察的刻苦程度,只有我自己知道。也是自招的,是我的自我要求。我沒因架輕就熟而做得快手了,時至今日,仍然是耗兩日半時間去做兩節節目。在象徵式的播音酬勞下,我很光榮地說,我的節目沒牽扯上任何利益,不屬於任何集團。我每次做節目最頭痛的,是如何篩走一些材料,因為每天都大量閱讀。有朋友甚至不相信我背後沒有團隊幫忙,不信我只是一人部隊。
以下談「客觀」。「客觀」這個詞,最終都由人去演繹,當中一定涉及個人因素的影響。我建構「客觀」的標準,是必須大量閱讀;然後,按我的做人原則和性格去做時事判斷,並在大我與小我之間求取平衡。在大疫情面前你跟我挑小毛病,上綱上線,侃侃而談「如果被感染就是他殺」……。對不起,我瞧不起這類材料;包括香港一些刁民的要求。
在疫情仍未結束的這一刻,太個人化的要求,合不合理,我會用大我這把秤去秤一下。因為天天在發生的是,有以千、以萬計,來自不同崗位的平凡人,環衛工、司機、民警等等,默默地在工作中呈現他們高尚的靈魂。我的「客觀」分析,驅使我要將他們的精神面貌傳揚開去。
甚麼是客觀?我再說一遍,必須建基於大我與小我的平衡,宏觀與微觀的平衡。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