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19時事觀察第1節:余非 — 談眾說紛紜的、默克爾與容克赴法國的原因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9年4月1日
第1節:談眾說紛紜的、默克爾與容克赴法國的原因
上星期微觀香港司法界的幾宗判案,內容要抽絲剝繭,涉及枝枝節節,感謝大家耐心收聽,還給我好多鼓勵。跟霍詠強結集出書,才赫然發覺已做播音節目五年。在此再次感謝長期收聽,支持我,支持「時事觀察」的聽眾朋友。
上星期微觀,此次談大開大合的國際時事。
3月21至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歐洲,意大利、摩納哥、法國三國。6天5夜,去了三個國家五個城市,出席40多場雙邊、多邊活動。中國領導層3月初召開兩會拚內政,至下旬已拚外交。而出訪歐洲的意義,遠超於只是走訪了三個國家。不知道港媒及部份華文媒體有沒有比較詳細地報導行程最後兩天舉行的、也是首次舉行的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以下一談。
介紹之前,先補充幾句習主席出訪歐洲前的一件事。習主席3月下旬出訪,3月中,歐盟發表一份戰略前景報告,文中提及10點行動建議。10點建議被外國主流媒體詮釋為是針對中歐關係而訂立,反映歐盟對華態度轉強。報告點出,中國是歐洲的合作伙伴,卻同時於很多方面也是競爭對手。因為有這個背景,令此次行程歐洲各國對中國的態度,特別值得觀察。
有一篇我也在手機收過的網文,就用「默克爾和容克求見中國領導人」這類字眼做標題。還說: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並說,三人會面是臨時決定……。於我而言,一看見這種單向、抬舉式的調子就會立即有戒心。那篇網文說,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遠道去法國求見習主席,主要是想解釋清楚歐盟早前提出的十點行動建議,並非針對中國、也不表示不跟中國合作。
聽眾朋友,分寸很重要!誇張、單向、過度簡單化的說法,讀起來很爽,卻不完全符合事實。默克爾和容克赴法,是應邀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不是不請自來、求見正好訪法的中國領導人。這論壇不是臨時決定,即是被邀出席的默克爾和容克,早就有行程安排去法國。
中法全球治理論壇,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法國外交部共同主辦,中國外文局、法國外交部分析預測與戰略中心承辦。雙方光是單位已好幾個,不可能是「臨時」的。中方由王毅致開幕辭,26日由習主席致閉幕詞,出席的專家學者及官員合共200多人。退一步想,就算論壇過程中,默克爾及容克真有向習近平講解歐盟戰略性文件內的10點建議的真正意思,也不是網文所說的那一回事。國際關係經常處於動態的微妙平衡之中,一切都不適宜簡單化!
歐洲有些國家願意跟中國走得近一些,跟美國由奧巴馬至特朗普也做了些製造裂痕的事有關。跟美國不同,中國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態度跟歐洲各國開展多邊關係。中國和歐洲談合作共贏,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外交調子,是中國贏得尊重和信任的主要原因。中國和歐洲的關係,不是那篇網文的格調。我們可以學習感受中國辦外交的高度。
回頭說3月25至26日的中法全球治理論壇。習主席再一次借論壇,在國際場合向與會國家分析世界大勢,以及闡述中國的全球治理觀。什麼是全球治理?為何需要全球治理?因為這世界有很多問題不是個別國家或地區可以獨力承擔和解決的,需要各國透過政治協商來共同解決。論壇內,法國學者巴斯卡•博尼法斯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那怕是最強大的國家,都不可能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單槍匹馬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
認同有全球治理這需要,下一步就是確定世界需要多邊主義。首次舉行的中法全球治理論壇內,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討論「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的未來」。來自中國和歐洲的學者、官員,都在論壇上認同,透過對話、合作、多邊外交來凝聚共識相當重要。簡言之,論壇上呈現的,是跟美國背道而馳的一套世界論述。從前需要這套論述的是東盟、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有趣的是,現在連相對富強,比較有條件獨立辦事的歐洲,都認同多邊主義。對比於早幾年歐洲大國跟美國一起去打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今時今日,是頗不同於從前的光景。大概不是歐洲各國忽然覺醒,是難民問題、恐襲問題已燒到身邊。當然,歐盟跟美國仍然是盟友,一如我從前所說,美歐未離婚,但當中一位已有異心,彼此感情有裂痕。
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內,重提了兩年前提出的赤字說。赤字也者,是透支的意思。透支了,就要補償。兩年前,2017年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世界存在「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而在當前的法國論壇內,習主席加入了「信任赤字」;而堅持互商互諒,就可以破解信任赤字。至於破解全球治理赤字,就要「堅持公正合理,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一句話,全世界要維護多邊主義才有出路。
最後,我摘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對論壇主題的看法,供大家參考。陳鳳英說:「今天的全球治理格局建立自二戰之後,聯合國是世界政治安全的治理機構,金融治理依然沿用布雷頓森林體系,治理機構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這樣的治理架構已經沒有足夠的平台、框架、和機制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納入在內。」
陳鳳英打比喻:「就像一個孩子長大了,小時候的衣服他現在穿不上了,但是他還撐著的時候可能就要破了,這就是全球治理我們說的赤字就出現了。」
讀完陳鳳英的說法,大家大概更加明白為何經常說「當前的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國不打算推倒二戰以來建立的國際體系和秩序,但一切需要與時並進,也有需要建設輔助性的補充體系。舉例,中國領頭設立亞投行,就是對仍然存在的亞洲開發銀行的補充。不是推倒,是改變及補充。而這類全球治理,最需要用對話、多邊合作來共同處理。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關心中國的朋友要留意了。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平等互利的方向辦外交,是今日中國的主軸。當然,不可能沒有台底下的角力,那些是只做不說的故事。
總而言之,包容、開放、平等雙贏,是中國現有的態度。網上一些過度排他性的、霸道的言論,都不是真正的中國風。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