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20時事觀察 第2節 — 霍詠強:為什麼歐美傳媒都不關注中國疫情?

請星電視飲茶 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20200909 霍詠強   2. 為什麼歐美傳媒都不關注中國疫情? 9月8日中國舉行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會上表彰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以及參與防疫的眾多組織,並頒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和陳薇3人「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一定程度向世界公佈「就防治新冠病毒的工作,中國完滿收官了」。然而因為意識形態問題,中國在抗疫上的「轉危為機」的巨大成就,幾乎完全煙沒在歐美媒體當中,所以這個大會,自然沒有得到多少報導。幾天前,特朗普仍在說美國的防疫工作很成功,中國因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應該」比美國高。 但是謊言阻擋不了真相,中國在7月的貿易額佔全球比例創了新高,首次超過兩成,對美國貿易順差更激增至623億美元,當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產能已經全面恢復,對比美國仍受疫情困擾,差距自然再度拉遠了。作為疫症的爆發點,卻又在幾個月內完全壓制瘟疫蔓延,中國對世界展示了高效的社會治理能力。 作為總結中國疫情,國家主席習近平,用了許多數據來印證中國對防疫作出的努力,包括4萬多名醫務人員從中國各地,在在萬家團圓的除夕夜毅然到湖北支援抗疫。但是,最能在防疫工作中反映中國制度優勢的是基層組織:「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數百萬快遞員冒疫奔忙,180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全國人民都‘為熱乾麵加油’!」熱乾麵代表武漢,也是當地最熱門的食品。 這種龐大的基層制度是中國組織架構中的一大特徵,也是共產黨深入群眾的重要方式,本來這種架構曾經因為管理臃腫而被視為纍贅,但是在流動互聯網普及後,又因為加快了溝通效率,令這些小基點再度發揮作用,平日可能擔負街道管理角色,在疫症當前就成為前線的聯絡點。世衞組織就盛贊中國在抗疫過程中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巨大投入,從國家到省市再到社區,各個層面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信息和經驗得以流動,14億人可以獲得最新的疫情防控和病例治療信息。 這也是歐美對中國態度轉變的原因,因為社會傾向個人主義,歐洲衛生系統完全缺乏適應性,根本沒有社區互相協調幫助的機制,所有疫症壓力直接進入醫療服務系統內,突如其來的壓力令醫療系統瞬間陷入癱瘓,難以應對突發衛生危機。歐美媒體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傾向性,也導致在效法中國防疫時顯得畏首畏尾,例如疫症初期,歐洲媒體攻擊中國的政治體制,還批評中國在抗疫過程中使用無人機,以及在封城時引起的市民反抗,還嘲笑只有「民主自由」可以幫助中國防疫。可是兩個月後,西班牙、法國也打算採取這些措施,「自由」竟然成為防疫的最大障礙,有些人甚至把戴口罩和政治制度聯繫起來,揭露了無力處理突發狀況的震驚和茫然。 中國一向被標籤為資訊封閉的國度,但是,偏偏在抗疫過程中,中國表現出最大的差異,就是資訊的透明度,從一月疫情爆發開始,非但國家衞健委每天發佈疫情消息,《丁香醫生》、《騰訊新聞》,就快速地發佈中國國內外實時疫情,提供求診資訊、線上諮詢,以至各地復工復學的安排。本來,通過流動互聯網發佈消息也不是什麼難事,但相比之下,美國先是有駙馬爺作大,指出可以搞App作線上診療,之後又因為資料零碎、難以整合,及後更因疫症傳播嚴重而故意「慢報、少報」,更徹底暴露白宮因為特朗普上任後「胡作非為」,損害了負責監控傳染病的疾控中心。 習近平講話中提到的「尊重科學」,同樣可圈可點。曾經有評論指德國因為總理默克爾有醫護背景,所以在歐洲多國中防疫工作表現優異,但是中國領導層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在重視醫療專家意見之餘,同時導入各方面的專業意見,包括在醫藥、交通、科技、建造、甚至農業、氣象等不同領域,在疫情中發揮了各自的作用。 疫情期間,中國每日都會舉行發佈會講述疫情,但是中央領導人卻從未參與前線抗疫記者會,而是集中在政策安排和資源調配。一般人也不會記得參與發佈和回答記者提問的是什麼人?當中原因是記者會除了固定主持人外,每日都會由不同部門的負責人和專家參與回答媒體提問,事實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也就是說除了醫療工作以外,抗疫防疫應該是全方位的,尤其到了後期復工復課復業成了重點,人民關注的更多是疫情以外的政策安排。 所以發佈會中,既會請來了科技部和藥監局來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制等科研進展情況,也會有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員,介紹信息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中小企業發展情況,以至於氣象局、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介紹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備耕工作情況。所以說,中國的施政透明度其實越來越高、資訊明確、反應也快速,只是部分人永遠對中國帶著有色眼鏡,自然什麼都看不清。 世衛組織最近指中國成功抗疫過程中有三方面特別突出,除了對衛生設施的投入和中國人民的個人責任感外,還包括在病例數目減少的情況下仍持續提高疫情應對能力,確保人們認識到需要持續應對疫情。 正如在6月中,北京突然再度出現疫情爆發,十天內新增超過兩百宗本地新冠肺炎病例,雖然這數字和歐美國家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是由於傳播途徑不明,北京立即調升突發應急響應級別,並相應調整防控策略。兩周內,新建了26個檢測中心,提升檢測能力一倍,並且迅速為230萬人進行檢測,結果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解除了疫情擴散的風險。 中國在疫情中轉危為機倚靠的是強大的執行力,在災難當前能夠整合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力量,更表現出以民為本、尊重民主、摒棄個人權利、爭取整體自由的意志;最近中國派出檢測隊伍到香港協助社區監測工作,其中支援隊(廣東組)副隊長郭鵬豪在訪問時的回應,在心疼之餘也為中國感到自豪,他被問到有沒有什麼壓力時提到: 「我踏入香港聽到第一句話是‘你們來能做什麼?’這句話對於我們每一個隊員來說,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傷害。但是每次我都鼓勵我們的隊員,其實你們只要努力把事情做好,把這個檢測的工作做好了,把每一份標本的結果都能送到香港市民手中,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在愈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非常慶幸這一代的中國人能夠避開極端思潮,珍惜理智的聲音,不因為外界的噪音而干擾了發展步伐。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