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2018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香港反對派何故自絕於民?

20181114 霍詠強
1.香港反對派何故自絕於民?反對派政黨變遷看九龍西補選
在進入主題之前,必須重溫香港的政治歷史。在英國確定需要將香港主權交回中國之前,香港根本沒有什麼選舉,自然是沒有政黨、更沒有什麼反對派,在坊間會有一些小社團組織,向港英政府提出民生上的問題,當時稱之為壓力團體。確定九七回歸後,為了加深香港未來管治上的困難,港英政府快速地「還政於民」,開展各級議會選舉,於是各種黨派出現,其中匯點和港同盟合併成為民主黨,成為香港主要的政黨組織,但是從政治角色而言,在港英年代,從未打破行政主導的傳統政治氣候。
回歸後,香港立法會內仍然以民主黨為核心,稱為泛民主派,2006年公民黨成立後雖然將民主黨的影響力分割,但最少仍然在反對陣營中形成兩頭馬車的形勢。2010年民主黨在協調黨內接受2012年政制改革雖然成功,但卻被激進派標籤為出賣民主陣營,令內部分裂,泛民的領導權逐漸向公民黨以及激進派偏移。
到2012年,公民黨通過學聯和指導學生組織,發動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運動,取得成功,從此泛民主派就徹底由公民黨主導,利用梁振英和傳統建制派不咬弘的機會,擴大影響力,並且建立了所謂自決派的港獨陣營,到2016年選舉後,更不再稱為泛民,自稱非建制派,除卻試圖擴大反對派的光譜外,更進一步降低民主黨的地位,稱為反建,也是全面開始樹立一個和特區政府、以至於中央政府對著幹的態勢。
因此目前香港的建制派和反對派的形勢,有其必然性。
2016年選舉後,五名自決派當選成為立法會議員,加上幾名年青激進的不同組別議員,足可以反映公民黨主導改變香港議會光譜,非常成功。在形勢逆轉下,中央政府把握議員在宣誓時「玩嘢」的陋習,果斷地對宣誓釋法,非但令六名激進派議員被 DQ 落馬,更重要的是將過去的上位捷徑,「反港抗中」路線給包抄了,原來一直培養的周庭、羅冠聰、劉小麗等打著自決招牌上位的年青梯隊,就連入閘機會也喪失了,一時間,反對派陣腳大亂。
這就搞出了Plan B,任何人都要欽點李卓人的撞板選擇!
本來反對派搞初選機制,理論上是在一個混亂陣營中的有效選舉方法,很可惜正如反對派把名字由泛民主派改為非建制派,當中許多所謂同路人在利益和政治光環面前,就連原有的些微民主成分也顧不上,今年三月的補選已經出現過度操作,到了輸打贏要、閉門內定,連篩選結果都要讓路,勢必要逼走馮檢基,結果成為姚松炎意外落選的一個主要因素。
到了劉小麗一如所料被拒參選,道理上用劉小麗補選自己被DQ的席位,原來已經是非常幼稚的舉動,讓外媒如何深入報導一個被取消議員資格的候選人再度參選,再傻的政府也不會願意出現這樣的情況。結果,又不願意被其他陣營的反對派人士,例如馮檢基頂上,於是就乾脆以長官意志直接欽點李卓人,但是,李卓人從未在九龍西做地區工作,近年又牽涉貪污凟職醜聞纏身,補選原來就應該以扶持年輕梯隊為第一選擇,用行將退休的老政棍補上可謂完全失策。
有評論說得好,李卓人已經是一位過氣的人物,工運、民運早已不是今日香港社會的主流,這些運動都屬於上世紀八、九十年的的產物,都已成為明日黃花,作為工運、社運的核心人物,李卓人也難逃被時代淘汰的命運。一個過氣的老政客,為了政治酬酢、再戰江湖,於是同意替代理念、背景毫不相同的DQ議員出選,當中的關連,除了視政府為共同敵人,還有什麼?
事實上,反對派罔顧現實,只抱著和政府對著幹的態度,同樣成為最大的弱點,以「明日大嶼」為例,計劃公佈後,反對派隨即展開鋪天蓋地的攻擊,提出許多奇怪原因,並附以扭曲的民調,不少市民也可能受其影響,質疑興建人工島的成效。
但是土地供應和房屋短缺,是鐵打鐵的實在問題,原來是反對派的支持者,可能會盲目和應,但中間派、溫和派人士,自有理性看法,如果真為香港好,無論出發點是考慮長遠發展又或令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所有增加土地供應的可行方案都應該採納,雖然發展模式、規劃設計、工程時序,都有值得商榷和討論之處,但是既然都認同填海造地是可行方向,又緣何斷然拒絕?
所以反對派盲目反對「明日大嶼」,最後可能得不嘗失,同樣地欽點李卓人出選,把民主理念置諸腦後,明眼人也自有盤算。
最近兩場選舉辯論會中,李卓人的表現更令人失望,只喊口號,對實際事務一無所知,錯漏百出,老態十足。尤其是補選要取得大多數票,而不是比例票,對手是慣於面對鏡頭,能言善道的陳凱欣,又或浸淫當區幾十年的馮檢基,選舉辯論時候選人論述政綱,講理念,同時亦需要策略性地攻擊對手的弱點,因此必須認真準備,精心策劃。然而李卓人早已失去選舉的戰鬥力,在關鍵時刻就連自己的候選人編號也說錯,一開口就是:我係五號李卓人,支持他的選民,會否應該投五號才對?
從過往選舉數據上來看,由於反對派的鐵票非常接近五成,只要不犯大錯,在原來擁有明顯優勢的九龍西,出現黑天鵝的機會本來就不高,然而反對派連連搬石頭砸自己腳,真可謂自作孽、不可活。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