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2018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佔中是價值觀的差異嗎?

20181121 霍詠強
1.佔中是價值觀的差異嗎?
上周五,在其中一個社交群組上看到一篇關於佔中三子、陳健民的一篇訪問,這兩個星期因為有關佔中的案件正式開審了,同類型文章特別多。這篇刊於明報的報導,題為「佔中的挫敗 是日後民主的燈」筆觸很細膩,內容很仔細、 寫來很有感情,充滿了一個學者的理想和期望。
閱後,筆者在群組內,發出了一個簡短的回應說「真可憐」。
有人很奇怪,說「這篇訪談很正面,沒有任何地方顯得陳健民很可憐或自己覺得可憐呀?」是的,文稿表現的是正面的態度,但也因為如此,才覺得可憐。「就是因為如此,別忘記他做的是什麽。他完全從自己的想法,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以及同道的做法沒有私心,渾然不覺在一個發達地區搞佔領運動只是個自殘行為。」
「在佔中之前已經有不少地方搞佔領,美國華爾街、英國特拉法加廣場都試過,在歐美地區結果如何?在突尼西亞、烏克蘭結果又如何?佔中失敗了,社會撕裂了,思想極端了,而這些陳健民都渾然不覺,仍然活在前呼後擁的假象當中。」
然後,發文的說「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所以可憐不可憐,各有看法」。
這是價值觀的差異嗎?且來認真想想這個問題。
直指本源,按照領導違法佔領者的說法,策動的原因就是為了達到雙普選,當然達到這個目的,就是普遍市民心儀的候選人成為特首,再而推展至立法會議員選舉。但是,策動佔中者不滿意由人大常委會提出的831框架,結果引發了佔中,而政制改革也被否決了,2017年沒有任何形式的普選了。
在評斷得失前,先來重溫一下831框架,人大於2014年8月31日提出了三項提名要求:
(1) 2017年由現行的1200人特首選舉委員會,提名特首候選人。
(2) 特首參選人須取得過半數提委會委員提名,才能參選特首。
(3) 限制提名委員會只能選出二至三個候選人。
然後再看看在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支持佔中的反對派在特首選舉委員會的選舉中,成功搞出了300+,令在選舉委員會中取得三百個席位,但是他們支持的曾俊華,仍然不敵林鄭月娥。
如果我們假定當時反對派願意接受831框架,政制改革得到通過,在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曾俊華滿足人大三項要求,得到提名的機會仍然極高,如果林鄭月娥和曾俊華在普選戰場上對壘,那結果勝負又會否逆反呢?當然假設問題無法解答,世上也沒有後悔藥。但是,非常明顯的邏輯告訴我們,策動佔中如果是為了達到普選,那肯定這項策略部署是錯誤的、是本末倒置的。這也說明為何到政改提交立法會前,為何連英國和美國領事館都表態支持。
如果一開始並不是大張旗鼓地搞佔領運動,而是理性討論、建立互信基礎,再爭取循序漸進的政制改革,今天香港的政治形勢會截然不同,當然孰喜孰憂難作定論。但是選擇了自殘對抗,以損害香港利益來逼使中央政府就範,肯定沒有任何政權會願意讓步,而這明顯地要將對立演變成你死我活的革命,信任基礎不再存在,就形成今天香港的撕裂對立局面。
所以,當陳健民在訪問中,說佔中失敗很難過,挫折可以深到就算兩年都寫唔起。但是,從展開違法佔領那一刻開始,作為有知識有見地的陳健民,應該明白無論事情如何發展,都只能是悲劇收場。或許說,佔領理智地失敗了,已經是最好的結局,更壞的可以是流血收場,當然,如果陳健民期望的結局也包括佔中失敗成為流血悼念日,那就是另一回事!
至於成功,如果是小規模成功,那就是突尼西亞、烏克蘭,結果又如何?無邊無際的政治顛覆、暴力對抗。如果是大成功?那更可怕了,許多政治幻想小說都寫過中國出現分裂動盪的情況,從未見過幸福和平的結局,只有幾近世界末日的人吃人景象!
當然,現實上,從未有過發達地區的佔領運動成功過,美國主流媒體關心「雨傘革命」遠遠多於「佔領華爾街」,佔領也好、驅散也好,同樣輕描淡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官方文件更稱「佔領華爾街」運動是「恐怖主義」行動,並用對付恐怖分子的方式對付參加者。
陳健民自視三人為《魔戒》中要將戒指帶入魔域的角色,要擁有最單純的心方可以做到,以為是哈比人,周身沒武功,不是政黨的人,也沒太多政治經驗。卻不知道自己早已入魔,而魔戒驅動慾念只會形成戰禍連連,他其實已經變成了《大時代》中的丁蟹,在無綫電視這齣經典劇集中,丁蟹諸多理論、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義,自以為善良,自認為對得起天地良心和對人正義,實際上卻做盡傷天害理的事;衝動、橫蠻無理、頭腦簡單。說話時滿口仁義道德,其實是強詞奪理、顛倒是非的代名詞。
當陳健民將自己的快樂和理想,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身上,那就已經不是價值觀的問題了。然後繼續不已為然,無視自己的無知,活在前呼後擁的假象當中,那不僅是自己可憐,信以為真的更可悲!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