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19時事觀察第2節:余非—余非教國情閱讀──第一課試教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9年12月16日
第2節:余非教國情閱讀──第一課試教
這一集來個試驗,讓我像做講座般向大家介紹閱讀中國國情的一些方法。閱讀國情,讀材料不難,識字的都有能力讀新聞,問題是如何理解與整合讀回來的訊息;尤其是表面上是矛盾的訊息。這一集介紹其中一種思考方法。
必須先舉例。以下例子中的情況,不少人或曾經歷。
我有三兩次坐長途高鐵的經驗。總之,是印象頗好。車廂乾淨,班次準時,實名制購票,大家憑票入座。可是,有一次我去餐車車卡買零食。期間有幾個人圍坐一起剝瓜子聊天,瓜子殼天一半、地一半,都跌到車廂地上去了。大家有何想法呢?我會解答的,不過想大家帶著問題聽下去。
我的問題是:大家如何看待這種在先進車廂內的不文明行為?進一步問,我們如何理解十件好事、五件不好的事同時存在這種情況?講解前要先強調,必須全聽了我的說法,不可以斷章取義。正式開始。
首先,一切還原基本步。大家是否知道中國鐵路網有所謂「四縱四橫」佈局嗎?「四縱四橫」現在已變成「八縱八橫」了,是「四縱四橫」更細緻更密集的發展。我們只要它的佈局概念,理解它的縱橫佈局。我在Youtube重溫版附了圖示,大家可以看看;自行上網查找也不難。四縱四橫結構像一個大漁網,一格一格地覆蓋三份二的中國,是中國全國高鐵網。至於個別一二線大城市,市內又自有其地鐵網絡。不少分析都指出,中國內需之所以可以搞活,跟交通佈局日漸完善有關。回頭說全國性質的四縱四橫佈局,在此向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就是中國高鐵不是只為北上廣級數的大城市服務,它要惠及二三四線城市,所以才會呈網絡狀態,一格一格均衡地鋪開去。四字詞「地大物博」,在古代未必是完全正面的;由京城去南方要幾個月,甚至以年計。途中因舟車勞頓、水土不服,不少人客死異鄉。在古代,出遠行有生存風險。不似當代,現在你坐一程飛機,一程高鐵,就可以到達遙遠的目的地。當中也有辛勞的,卻基本上不涉生存風險。而中國地大的優點,要靠交通發達這個「優勢」來呈現。否則,古代的「地大」,可能只等於諸候割據,山高王帝遠。今時今日的中國,有飛機航班,又有四縱四橫高鐵網,地大物博才發揮其最正面的意義。
上面是從宏觀角度審視四縱四橫,以下是微觀的一個實例。
前年,我由武漢乘坐高鐵去廣州,車程五小時。很合理吧,因為要穿越三個省。由武漢去岳陽、去長沙、去衡陽,你看著窗外景觀就開心了,簡直是逢山穿山。在隧道工程的幫忙下,火車過山巒如走一馬平川。都快進入廣東省了,好奇,全程用得上五小時嗎?誰知,真的需要五小時。因為高鐵駛入湖南和粵北一帶,多了些小站。令到由湖南郴州入廣東清遠、至廣州的後五份一路程,花了四十分鐘開行。因為要進入三、四線城市,車速也相對地慢下來。剛才提過的郴州市,站外有些荒蕪(仍未發展)。而郴州之後是英德站,有農民拿著一袋「白炭黑」上車,查知是石英砂加工原材料。一般只知道英德出產茶葉。
不止的,轉入廣東省境內的一些三、四線城市時,有位女士帶著一個穿開檔褲、乾淨可愛的小朋友上車。同一個站,有一家四口,時髦地穿上同一款T恤上車。一家人穿同款T恤,明顯是他們的生活圈已有親子關係商品化的產品
在此做一些歸納。由上面後五份一行程要穿越小城鎮、三四線城市,以及上車的乘客情況各不相同反映,這條高鐵,是一條發展中國家興建的高鐵;也是一條行走在地區發展不同步、層次不一致、生活水平和面貌多元化的高鐵。於是,城市人,以及過城鎮化生活的農民、草根百姓,通通都因為車站開到他們居住的縣市,令他們也有坐高鐵的機會。高鐵惠及的,不只是城市人,還包括不同階層、教育程度不同的人。而高鐵常滿,反映大部份路線的性價比,是一般老百姓覺得划算的交通工具。
即是說,中國高鐵不是只服務大城市,乘客中更大量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一般老百姓。在此有兩方面觀察。第一,要點讚中國政府,就是因為他們有能力集中力量、集中資金辦大事,令一個發展中國家,較富庶的省市,與窮一點的省市,乃至不管你是何人,基本上都能使用高鐵。這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不是應然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也不乏個別財閥,以及大型企業集團,只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府,於是即使有心的巨賈、大財閥想貢獻國家,也沒有一個政府機制,將他們個別人的財富整合及轉化為國家力量。
第二個觀察是民間。我跟大家介紹一種叫「倒逼著進步」的現象。我很有印象是高鐵開行初期,曾傳聞有些人違規在車廂內吸煙觸動感應器,令整列車廂自動停駛。你可以想像被抓到的吸煙者有多掉面子。有一次我坐高鐵,看見有人雙腳分別踩在車內及車外來抽煙。他以為自己沒犯規,可是煙重車廂內飄。我正想用普通話教訓這人時,後面卻傳來流利的普通話,原來幾位內地人忍不住要教訓他,曉之以大義。這,就是倒逼著進步的現象。
社會上更完善、更新式的現代化服務,會倒逼幾代中國人的生活文明被推著、逼著進步。當然,仍然以高鐵為例,食物包裝紙掉在地上呀,在車內脫鞋摔腳趾呀,等等,因為跟列車開行安全無關,於是倒逼著進步的壓力也會少一些,改善的速度也會慢一些。不過,始終會因為不文明行為跟整個環境不協調,而終歸會被逼住改變的。生活文明被「倒逼著提升」這一點,也反映在出國旅遊方面。教育之外,中國有《旅行法》令中國人出行要注意自己的儀表舉止。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在先再次強調,任何不文明的行為,不管在何處發生,不管是香港還是中國大陸,都是要改善的,不需要掩飾或合理化。這是我的大前提。
而這一集的補充解說,是以高鐵為例,令大家對閱讀中國國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有更深刻的明瞭。例如你會讀到十件好事之同時,讀到五件不好的事。面對這種情況,要明白中國十三億人口,還只是個發展中國家水平的國家,情況參差錯落,大概在所難免。解讀上述情況時,要注意──個別行為,不宜輕易在沒有更詳細的證據下,便上升為是社會典型,或是方向性的錯誤。
穿開檔褲的小朋友,跟穿著親子T恤的小朋友,同樣可以享受高鐵;當中,正正存在一套可以細味的道理。當前的中國,是在照顧發展上不同步、社會多元化之下向前行。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值得點讚的過人之處。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