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2020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從星港氣泡爆破看歐美無力抗疫……
請星電視飲茶 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20201125 霍詠強 1. 從氣泡爆破追尋歐美根本的痛…… [胖五和嫦五要創造哪些歷史?] https://tv.cctv.com/2020/11/24/ARTIKQk7QCHTNc58aKsGi5p7201124.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4NeFBMPMlidMtHGRwEmYQQ 經常想到當初為何會用「氣泡」來命名地區之間的豁免檢疫旅遊安排?氣泡似乎註定要爆破的,早期日本、澳洲的安排因為疫情再起而中斷,最近香港、新加坡之間的氣泡也在開展前一刻,因為香港的疫情變得嚴峻,被逼延後兩星期再作安排,「跳舞群組」也因而聲名狼藉。 旅游氣泡爆破了,香港確診數字再度上升再次令政府的防疫工作成為眾矢之的,是政府防疫不善?還是市民防疫不善? 最近往來了新加坡和香港,對兩地的檢疫工作算得上親身經歷,由於兩地都屬於低風險區,其防疫方式相近,甚至可以說 新加坡的管控寬鬆得多: 從新加坡到香港:抵港後立即在機場檢查,等待報告確定陰性後到申報地點隔離14天,其間旅客需要在機場或由酒店充當的檢疫中心等候,旅客入境時會分配檢測瓶,在隔離的第十天作第二次檢測,同屬陰性並滿隔離後完成。 從香港到新加坡:抵星後在機場毋須檢查,直接到申報地點隔離7天,在隔離的第5天作檢測,同屬陰性並滿隔離後完成。 兩地防疫過程、有沒有漏洞?有,理論上新加坡的漏洞更多。但是,對於處理高危地區的入境人士,兩地幾乎都是相同的,就是入境前提供陰性檢測報告,入境時立即檢查,並且需要在指定地點檢疫,確保和其他人嚴格分隔,事實上,這些程序在其他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在內都普遍採用,也就是說兩地的防疫措施都正確,但是,這些措施的執行方式和成效有差異。 從表面來看,這是措施有沒有得到嚴格執行的問題,以及在具體細節的處理差異,中國雷厲風行,所以幾近滴水不漏;新加坡對規則嚴格,罰則有阻嚇力,所以相對有效,香港、日、韓等地細節寬鬆,所以難免出現入境擴散案例。 香港的執行力,是回歸以來的長期問題,必須解決。正如施政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8gSC8LptSBi2t-01iy5xjw 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來自高危地區人士的檢測報告並不可靠,導致仍然出現輸入案例?説到底,這還直接反映出每個地區的政府和人民關係,和彼此的態度。兩者關係越好、防疫越有效。 這也是美國和歐洲的根本的痛。 自由主義説的是自主,甚至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在法律框架內,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某程度説是鼓勵彼此的競爭,那自然不會重視共同利益 Collective interests,這是資本主義的主質,正如現代人的分手宣言:「我要過得比你好」。 自由主義和利己主義似乎是推動世界在過去一百年高速發展的因素,而且個人主義還有效地抑制了人民組成足夠強大的團體來顛覆政府,可以讓社會最更穩定的環境下高速發展,強調「現世代必須將個人的尊嚴置於中心,並在這支柱上建立我們需要的各種社會結構」。所以,他們設想的世界將遵循確定的程序,有能力為每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並確保光明的未來,但是新自由主義的方法忽視了人類軟弱的這一因素。 現實裡,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權力,並且利用意識形態的差異,對較弱國家強加文化或限制基本自由。社會有慣性嘗試抹黑政治,受到效率驅動的經濟學取代政治,或將其扭曲為另一種意識形態,結果,失去了健全的政治環境、政府失去了權威、人民失去了對政府的期望,社會也失去了均衡發展的進程。 表面上先進社會仍然是一片繁榮盛世,因為頂層精英獲得更大的成就和回報,底層得到社會福利的照顧,總之社會仍然能夠保持運轉。遇上疫情問題就來了,因為這不是個人能力就能改變和避免的,相反,防疫工作涉及對自由和權利的制約,並且必須倚靠群體的共同意志,清楚理解什麼是共同利益。但是西方吹捧了百年的個人主義,又如何能夠突然扭轉?防疫工作自然是一團糟! 在疫情發展中,雖然部份國家認同中國在處理疫情上非常有效,但是他們同時認為中國是一個專權社會才能推動實施這些高度限制的措施,因此並不適合其他地區,但這是否又是必然的?如果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並不是1%或更低,或有一天出現另一種10%死亡率的同類傳染病,這些自認為保障人權自由的國家地區,又能如何應對?在未來日子裡,會否出現更多需要強調共同利益和制約的情況? 因此西方世界只能視疫苗為抗疫的唯一出路!然而,人類面前原來就有一個同樣巨大的難題,同樣需要共同制約、共同意志,就是如何應對「氣候與環境」的改變?這次, 就連疫苗也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又能如何處理? 所以中國評論會説是中國制度優勝,的確,對防範疫情、保護氣候與環境這些議題,中國擁有足夠緊密的社會組織,來團結強大的共同意志、扭轉局面;但過份強調這種制度優勝也不恰當;東西方都各有一些制度優勝之處,正如有效釋放個人能力和競爭力,同樣非常重要,中國也曾經放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因此更準確的應該是「因時制宜」,並且在不同時刻發揮不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