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2018時事觀察(第2節):余非 — 綠水青山與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余非 三藩市《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8年5月14日。
第2節:綠水青山與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上星期談了戶籍制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概情況,以及習近平主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係,今集引實例。總之,鄉村振興沒有捷徑,沒有神話,要用時間與政策,以及過硬的工程技術,才有條件振興鄉村。
談實例之前,要點出浙江從2003年開始有「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這工程由習近平上任後主導。習近平在2002年10月調任浙江,一到任的頭兩三個月,就走鄉村、走基層、看實情。期間,習近平到訪11個市、25個縣;為多走幾個點,甚至不惜壓縮吃飯時間。通過大量調研,習近平發現,無疑浙江省的經濟水準躍居全國前列,可是原來發展未惠及農村。農村群眾的生活品質沒有相應提高之餘,鄉村生態被破壞,生活環境髒亂差的現象普遍存在。
完成大量調研工作後,習近平於2003年6月提出「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從全省選出萬村、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當中千村示範,是將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改造成小康示範村,然後用示範單位帶動其他村的改革意欲。農民要見到成績,才會在羨慕的心態下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或者願意配合改革。「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又有階段性目標;2008至2012年,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為重點,從源頭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13至2015年,冀全省70%的縣達到「美麗鄉村」目標,令鄉村宜居。而以下這實例,就是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余村為人所悉,是因為2005年8月中習近平考察余村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金句。後來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上撰文解釋。文內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以下,且看看余村究竟發生了甚麼事,令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要講出那句金句?余村的全稱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中國地方行政五個層次:省、市、縣、鎮、村,全齊了。余村,是最下面的地方行政單位。
余村屬於安吉縣。安吉縣是個石灰石地區。余村附近就有一個縣內最大的石灰石開採區。余村人一直靠炸山採礦謀生。余村範圍內有3座礦山及一家水泥廠。單靠吃大自然老本,余村集體經濟收入在1990年代就達到300多萬元人民幣(本文以人民幣計價,下同),成為該縣的首富村。安吉縣有所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說法,余村是天上,魯家村沒有石礦可採挖,是貧困村。魯家村由上世紀一直貧窮至2011年,六、七年前仍然很窮。余村靠炸山挖石,1990年代的集體收入有300多萬元,對比之下,魯家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是負債150萬元。村內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安吉縣有187個行政村,魯家村的衛生倒數第一。
兩條村發展到現在,有何變化呢?先說余村。2005年習近平巡視後,余村關停所有礦山,都是被挖得似個大天坑的山體。此外,污染企業,例如無降塵設備的水泥廠都被關閉。在一邊整治環境,一邊另謀發展的過程中,余村集體年收入由300萬降至谷底時的20萬。之後隨著自然環境逐步恢服,一邊整治一邊搞農家樂,以及種鐵皮石斛等高經濟效益農作物,至2016年,余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回升至38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3.5萬元。收入可以說沒有大幅增加,但村民開心了。因為余村不但比從前乾淨,也不再沙塵滾滾,更不需要整日炸山做爆破。余村現在已談文化生活的建設了,村內有文化禮堂、農家書屋、電子影院。將來兩山森林小鎮、荷花山景區、礦山遺址花園建成後,會是個5A級景區花園村莊的格局。
至於又窮又髒的魯家村。2011年開始蛻變。村委會由搞衛生開始抓。搞垃圾分類及處理,又整治河道及建立污水處理系統。三年整頓後,2014年的魯家村,衛生是全縣排名第一。
至於謀生方法,村領導請了專家團隊為他們做全面規劃。現在魯家村的定位是發展家庭農場,種的東西互不重複,分別以蔬菜、果園、藥材、茶葉等為主題。連農場位置都規劃得錯落有置,用小火車串聯各農場。魯家村的收入除來自種植,還來自家庭農場式的農家樂。遊客可以坐無污染小火車穿行各農場之間,是賣點之一。魯家村的目標是成為4A級旅遊景區。
魯家村在2017年底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跟余村相近,余村是3.8萬元,魯家村是3.5萬元,不再是一天一地了。魯家村的集體總資產不再是負150萬,是超過1.4億元。這兩條村,真正做到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來謀生。

篇幅所限,不可以再細講。只想讓大家感受一下余村和鲁家村的轉變,「千村示範、萬村整治」背後是國家力量對農村改革的支援。需要錢之外,技術及執行政策的決心更加重要。例如,要幫村民建立垃圾分類及處理的方法;又要有專家團隊相體裁衣地敲定經濟發展方案。剛才提過的余村礦山公園,它的修復就涉及國家的工程技術能力。簡言之,礦山被破壞的山體,表面會用加網格再噴上特殊泥漿的方式,用人做泥土種植第一層植物,讓植坡重現。
科技如何幫助農村改革的例子太多了,我在4月16日一集談過新疆的水耕菜。其實在浙江諸暨市山下湖鎮,也因為發明了科學的養珍珠蚌方法,令村民保持以養珍珠蚌為生之餘,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大家上網找「滴管養殖珍珠蚌方法」就知道是甚一回事了。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振興鄉村涉及多方力量。有錢之外,還考驗地方政府的決心及能力,也更加考驗國家在工程技術上的實力。不只哩,也需要有經濟規劃師為農民提供發展方案。總之,是有人為農民做生產方式的頂層設計,以及教導他們改變不應該保留的生活習慣。
中國很大,鄉村改革長路漫漫。今集只是以十年前先行先試的浙江為例,令大家側面感受一下鄉村振興戰略是甚麼一回事。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