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18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三中商》不就反映了「一國兩制」嗎?

20180606 霍詠強
「時事觀察」《美國星島中文電台》
1. 《三中商》不就反映了「一國兩制」嗎?
最近,香港電台電視部的長壽節目《鏗鏘集》,在5月28日首播的一集節目以《三中
商》為題,在香港引起關注,內容煞有介事地指控中聯辦控制香港主要出版公司,當
中包括了三聯、中華、商務三大書店,即名稱中的「三中商」,藉此操控香港的文化
界、出版界。
該集的《鏗鏘集》內容其實也不新鮮,幾乎完全翻炒自3年前《壹週刊》的報導,當
時雜誌也所謂「揭露」了中聯辦持有聯合出版集團,「控制」了本港逾半書店及多間
出版社後。然而客觀事實,三聯、中華及商務幾十年來一直是中資機構,道理上就無
秘可揭。所以節目出街後,駡多贊少,不少評論的都指「三中商」在香港社會經營多
年,其背景、運作早已為港人熟悉,港人怎可能不知其「中資」背景?
雖然這些看法也和事實有點落差,寫得評論者、無論是正反哪一方,自然和出版傳媒
有多少關係,聯合出版集團的背景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大部分普羅市民的確可能
不知道、更不重視誰是這些書店的大老板?當中最關鍵的原因,很大程度因為聯合出
版的營運方式,完全按照香港的遊戲規則,已經融入香港人的生活環境當中。
在節目當中,一個原先曾經「揭露」這件「控制」事件的受訪編輯,就指出她不明白為
何當初公開這段報道之後,社會上沒有一點迴響?普羅市民沒反應也罷,就連反對派
人士,也沒有對這個情況作出任何回應,令人非常詫異!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三中商」事件沒有被重視,是因為作為受中聯辦主管的機構,聯合出版在香港的營
運,太能反映「一國兩制」了。如果把事情再深挖下去,只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
中央政府真的沒有干預香港事務,就連關起門來控股的公司,都沒有參與其中的營運
方略,就更不要說香港政府或其他機構了。很明顯,反對派不希望社會出現這種結論,
自然也根本不想「追撃」下去。
好些評論也指出了中華書局還幫戴耀廷出過幾本書,如果說是個別事件,還有更簡單
的方法。連上香港商務印書館的門市網站 CP1897.com ,用個政治很不正確的例子,搜尋「
達賴」,你可以找到超過130本有關達賴的書籍,只找他個人寫的書包括不同版本,就
超過八十本。至於和習近平有關的書籍,還不到五十本。這不是最明確的「一國兩制」
嗎?
如果從資本控制這個立場,由政府官方機構香港電台提出指控,其實本身已經很可笑
,港台花的不就已經是公家錢嗎?如果從管控這個角度出發,港台提出任何和香港或
中國有關的資訊,還有什麼公信力?
不過這件事情也引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作為香港電台,政府機關,在強調編輯自主之餘,也應該對內容審視表現出謹慎和認
真的態度,但這輯節目中有關報道是舊聞,多間媒體已經報道過,連有關報道的編輯
也問了,當中聯合出版集團的控股公司,也一目了然,為何《鏗鏘集》仍然要採用一
副「發現新大陸」的方式重新翻炒?香港電台明明有官方渠道向中聯辦查證,為何仍要
再重覆狗仔隊的工作,往住所外拍門、刻意在官員離開出席場合時追問,從而製造追
蹤效果?作為官方機構,這又是否合適?合理?作為謹慎的官媒亂潑糞水,香港電台是
否已經走火入魔?
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部分邊緣反對派,例如陳惜姿、區家麟、呂秉權,立即如獲
至寶地跳出附和,但是節目仍然得不到普羅大眾關注,其他反對派可能早知再深人討
論只會出現反效果,雖然是六四期近,卻完全沒有參與其中。香港作為商業城市,任
何和商業機構有關的報導,都必須依循商業運作原則。如果連商業運作都標籤成政治
化,那香港才真正萬劫不復,而這也是香港電台做得最錯的地方。
從反面來看,一些對中國有敵意的評論,清楚講出作為「紅出版、紅書局」,按照自
身立場,就該負起許多該做的事情,例如從正面上,對港人宣傳國家的對港政策、介
紹中國歷史文化和當代中國社會,幫助港人了解中國、認同中國。從策略上,應該更
多使用「選擇式審查」(porous censorship)、「製造阻力」(friction) 方法來降低反對派的
負面影響。但顯然「三中商」作為中資機構,從眾多正反評論中,卻過分恪守商業運
作模式,甚至是維穩到過了火位,未能完成政治任務!
香港已經深陷入泛政治化的危機,單靠本著商業原則運作無法擺脫被抹黑的命運,
有需要時,對手仍會毫不猶豫就把你打成紅書店,所以也可以奉勸一眾建制派清楚
明白,紅帽子已經穩穏扣在頭上,就別想裝扮個開明寬容的態度,免得對方把你當
猴看。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