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2018時事觀察(第1節):霍詠強–從工程事故、翻港鐵舊帳

20180808 霍詠強
1. 從工程事故、翻港鐵舊帳
上星期提到香港雖擁有獨特優勢,卻因為內耗和要權不要責的推卸態度,變成「找死」、「攞嚟衰」,結果未及一星期,又爆出醜聞。
昨日下午,香港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率領路政署署長鍾錦華等多名官員見記者,表示因為港鐵工程問題事態嚴重,尤其是涉及報告做假,所以已經要求港鐵解除沙中線負責人職務。到下午六時港鐵召開記者會,宣佈多個高層人事變動。其中,行政總裁梁國權提出提早退休,工程總監黃唯銘請辭,即時日生效。同時,和沙中線工程事務有關的三名總經理級高層亦離職。至於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8月6日第二次向特首林鄭月娥請辭,不過港府希望他留任至尋找到下一任行政總裁,但同時也顯示在2016年才正式上任的馬時亨已經進入倒數階段。
雖然這次事件主要起因來自沙中線紅磡站問題,最令政府震驚的是到事件爆出後的6月15日,港鐵向政府提交的報告仍然做假,直至更多工程問題被揭發後,到7月13日港鐵向路政署提交的連續牆圖則,和報告所顯示的並不相符,亦與屋宇署確認的設計不同,相關被截去的螺絲頭較報告提及的少兩千個。
工程問題發生後,一時間全香港都是問責聲音,似乎主要矛頭都指向港鐵主席馬時亨,和運房局長陳帆。到底誰應該負責?稍後再來提。
有關工程事件,余非曾經在6月18日「時事觀察」節目,質疑香港港鐵沙中線紅磡站工程「剪短鋼筋事件」水有多深?
「2017年8月,港鐵人員巡查沙中綫南北走廊隧道工程工地時,發現剛完成工程的隧道混凝土結構出現滲水,2018年2月鑿開混凝土表面後發現,連接位置的鋼筋安裝質量未符理想,鋼筋接駁位置未達施工標準,和及後被發現鋼筋被剪短情況相似。結果,承建商要臨時移除紅磡以北一段約十米的路軌,整個修補工序需時約兩個多月。
值得關注的是,事件揭發後港鐵管理高層都似乎沒太為意。直至5月29日,傳媒揭發紅磡站大堂地底正興建的兩層新月台,分隔月台上下層的結構層,鋼筋接駁位置被懷疑有多條沒插入螺絲套,是被剪短卻假裝已插了進去。」
工程醜聞至此大爆發,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在此後兩星期,港鐵向政府提交的報告仍然做假!所以余非當日質疑水有多深?足證有先見之明。
事件發生後,其中一個說法,指問題出於高鐵和沙中線採用的「服務經營權模式」所引致,因為這種模式令港鐵缺乏節省開支的誘因,反正超支由政府埋單,而且所得的管理費與成本掛鈎,超支愈多,收益愈大。另一方面監管失效,無人向董事局滙報。所以必須全面檢討,甚或摒棄「服務經營權模式」云云。
然而,這種說法如非刻意轉移視線,否則就是亂找替死鬼!
如果港鐵毋須節省開支,就更毋須繞過工序,也不必節省監督成本,所以合約模式並非核心問題。更何況過去幾年,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同樣出現測試紀錄做假、工程意外頻生的問題,這些事件並未得到社會重視,反映出問題源於香港更深層次的「要權不要責」的腐敗心態。
前事不忘,找出真相其中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翻翻舊帳。尤其是特區政府委任了夏正民法官領導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相信委員會一定覺得駕輕就熟。原因是在四年前,香港就因為高鐵延誤導致大幅超支事件,同樣地設立了獨立調查委員會,要求就延誤作出報告,而當時處理報告的主席夏正民和其中一位工程專家,也同樣是今次沙中線紅磡站事件委員會成員。
更重要的是當天發生的情況和衍生出現的處理方式,幾乎完全相同,當天工程總監周大滄及前行政總裁韋達誠,被認為有蓄意隱瞞工程延誤,要為事件負責而請辭。
當時報告就指出:
• 高鐵香港段項目和現時本港鐵路網絡的擴展工作,皆因技術工人短缺而受到制肘。
• 港鐵公司倚重於追回進度措施,以把整個項目推回原定的施工計劃,持份者對於追回進度措施的成效,十分依賴港鐵公司的保證。無論是港鐵公司管理高層或路政署,均無強制改變匯報制度,以清楚說明這些追回進度措施的影響。事實上,許多合約在實施追回進度措施後,延誤情況一再惡化,令這些措施的成效更受質疑。
• 由於缺乏「獨立核實」的資料來源,說明個別工程項目的推展狀況,執行委員會、董事局和審核委員會只能在有限的空 間,履行徹底審視、提出質疑和支援的角色。
可以肯定說,這次獨立報告同樣會出現類似的描述。
當時報告亦有一些建議,除了強調加強溝通和匯報外,比較具體的還提到:
• 港鐵公司應設定項目監控和監督職能,獨立於個別工程項目的層級管理安排。這個職能是覆檢和核實工程項目所衍生的數據、向項目推展團隊提出有助益的質疑。
• 政府的鐵路拓展處作為項目委託人的角色,需要加強監察和核證職能,設立政府監控制度。
當同樣情況再次出現,不難明白問題第一次出現時,還可以說是疏忽或制度不健全引起,但同樣問題再次出現,那就說明當天高鐵延誤獨立委員會報告,根本形同虛設,再加上,立法會當日同樣就高鐵工程延誤成立了專責調查委員會,並且對港鐵管理層發出了措詞更強硬的批評!
但明顯地,立法會花了大量資源調查了、譴責了,也就算了!而當屆政府有沒有就報告建議制訂任何具體措施,不得而知?但從工程事故可以表明,並無實效。
陳帆和馬時亨要負責嗎?
如果真要追究責任,那上屆政府問責官員,時任運房局局長的張炳良和上任港鐵主席錢果豐,就應該負上更大責任。錢果豐當年更拒絕出席立法會的專責調查委員會諮詢,足證問題早已存在;張炳良也沒有有效實施報告建議,肯定要付上更大責任。
馬時亨上任兩年多,對2014年底高鐵延誤獨立委員會報告視若無睹,在2016年立法會調查報告出爐後,仍然表示對報告極度失望;甚至在工程事故發生後,在傳媒前表示:「唔駛乜都講,搞掂就得」,那無疑完全不知自己已經接上火棒,置身於危難當中,如此無知,可謂死不足惜。
至於陳帆,趕快請特首加快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吧!縱觀全世界,還真找不到一個,能夠同時扛起運輸及房屋兩大社會難題的局長了。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