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霍詠強:選舉結果對美國政治造成大震盪? 上
20241113 霍詠強
選舉結果對美國政治造成大震盪?
不是特朗普贏得勝利、而是民主黨輸了選舉。
2016年共和黨特朗普304張選舉人票,普選票62,984,828 (46.09%),擊敗民主黨希拉莉227張選舉人票,普選票65,853,514張 (48.06%),其他票7,830,934 (136,669,276)。2020年民主黨拜登306張選舉人票,普選票81,283,501 (51.31%),擊敗特朗普232張選舉人票,普選票74,223,975 (46.85%),其他票2,922,155 (158,429,631)。
2024年特朗普312張選舉人票,普選票75,516,953 (50.2%),擊敗賀錦麗226張選舉人票,普選票72,373,696張 (48.1%),其他票2,557,971 (~150448620)。
特朗普從8年前改變了共和黨的游戲規則,到今天打亂了美國的政治生態,不尋常的候選人刺激了投票率,社交媒體令選舉情緒更難掌握。但是更奇怪的是,就算在塵埃落定後,主流媒體的分析仍然是錯誤的。
根據《紐約時報》對選舉數據的分析「全國各地的自由派據點,從城市到郊區地帶,選民未能以四年前為拜登投票的熱情來支持副總統賀錦麗,這極大地導致了她在對陣特朗普的選舉中敗北。這些數據表明特朗普這次勝利並不完全是對其政策的堅定支持,盡管最終的大勝看似如此,特朗普贏出不僅是因為他動員了支持者,還因為許多民主黨人可能對兩位候選人都失望,放棄了這次選舉。」
無疑,賀錦麗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但其實有個更直接的答案:「邊嗰做、邊嗰死?」
曾經說過拜登是美國40年來最好的總統,當然所謂「最好的總統」是對軍金集團,對民主黨的金主而言,當所有媒體分析都認為2023年美國經濟必然下調、甚至崩潰下,股市和金融市場卻一片形勢大好,大部分美國富豪都比之前更富貴。哪為什麼拜登連爭取連任的機會都沒有?雖然美國傳媒幾乎一面倒支持賀錦麗,但在TikTok, X等社交媒體當道下,主流媒體連底褲也輸了,可信度竟然比國會還要低。
這次對民主黨的衝擊,會否令特朗普在「組班」時會有不同的選擇?特朗普一向不喜歡打仗,所以上一任期內罕見地成為沒有發動戰爭的美國總統,當然,這不代表他會煞停俄烏和巴以衝突,尤其是後者,在特朗普背後的猶太人可也不少,但是,很大程度上,民主黨是「死於」兩個戰場之上的,一個導致惡性通脹,另一個令美國失去道德高地,而這些都不能不考慮,因此犧牲烏克蘭,保住以色列,幾乎是新政府必然的選擇,這兩天公布的政府班子,除了明確的政治酬傭之外,更多的傾向是棄烏保以色列。
撇除了戰場的選擇外,特朗普最大的競選承諾,應該是「瓦解深層政府」。這方面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層面,其一是深層政府中的金主,雖然特朗普背後的主力金主和傳統勢力不同,但要扭轉他們對美國以至全世界的影響力,這是完全不實際的,能讓一些新勢力成為主流,已經是最大的成就。至於在「行政層面的深層政府」,更大可能是特朗普這任的目標。
他一直認為在第一個任期內,許多政策無法推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上層公務員的抵制。所以早在上屆任期完結前,特朗普簽署了一項堪稱爆炸性的行政命令《F計劃》(Schedule F),之所以說是爆炸性的,就在於它試圖改變美國的公務員制度。在此計劃下,數萬名被認為對政策有一定影響、涉及機密和政策決定的公務員,被重新劃為《F計劃》僱員;這些僱員將失去就業保護,成為自由僱傭關係,更容易被解僱。但計劃在拜登上任後不久被廢除。其中,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擁有超過16萬名聯邦僱員,當中不少可能被列入《F計劃》內,而巧合的是逾九成DC選民,在過去的總統大選中投票予賀錦麗。
特朗普從不掩飾他的用人唯親、打擊曾經攻擊他的人員,當中甚至包括政府官員,瓦解深層政府的另一個重點,是對情報機構開刀,包括清除情報機構中的腐敗分子、全面改革外國情報監視法法庭、建立獨立的審計署以監督情報機構等幾個方面。所謂情報機構主要就是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他在第一個任期內,FBI就發動了「通俄門」的調查,2022年8月,FBI又突襲海湖莊園,抄了特朗普的家。所以他對FBI非常憤怒,認為是民主黨打擊政敵的武器,不再是聯邦機構,成了深層政府的打手。
再加上在馬斯克(Elon Musk)的支持下,特朗普正準備拿起屠刀借任命馬斯克和並無政界背景的印度裔商人拉馬斯瓦米領導一個新的政府外組織,稱為「政府效率部」,旨在減少官僚主義、削減浪費開支,並重組聯邦機構。其中拉馬斯瓦米在競選時除了熱烈支持MAGA外,最有爭議性的就是「廢除聯邦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