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2018時事觀察(第1節):余非 — 汶川地震沒被清楚報導的一筆──六百多名孤困兒童的十年
余非 三藩市《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8年6月4日。
第1節:汶川地震沒被清楚報導的一筆──六百多名孤困兒童的十年
今集談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故事。
我有看中國媒體對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新聞,各路傳媒人都有禮有節。當悼念者耍手不接受訪問,記者立即退下,不打擾人,尊重悼念者的情緒。新聞的求真跟自由一樣,不是獨大、無限大。
對比之下,香港記者的地震十周年紀念新聞就弄到引起爭執。在內地已經有兩名人士道歉之下,炒作仍然繼續。炒作佔去了不少報導空間,結果,令某台的汶川地震十周年新聞內容比較單薄,甚至有不少漏網遺珠。舉例,十年前地震當時,部份港媒對學校災區及有學生被埋大做文章。對學生及青少年特別同情,是對的,沒問題;然而,正義感、同情心為何是選擇性的。當中國政府針對孤困兒童做了大量好事時,為何不認真關心報導呢?今集,就談中國政府如何照顧災後六百多、七百名孤困兒童。
且記住一個名字──安康家園。
2008年當年,災區的黨委、政府部門及婦聯組織即時成立了一個類似孤兒院的機制,叫安康家園。安康家園項目成立後,工作人員不是被動地等受助人來登記,是主動走進鄉村探訪瞭解情況,將有需要救助的孤困兒童全部視為救助對象,第一時間轉移安置了712名孤困兒童。當中有人陸陸續續找到了父母,最終接收救助為672名。一照顧,就是十年。
安康家園的十年分兩個階段。最初的一年多,是在日照安康家園渡過。日照是山東地名,項目由山東日照鋼鐵集團公司承擔,總共出資1.7億,所以第一個安置點是山東日照。中國當時行點對點的安排,不同省份定點承擔不同項目,有序地開展救援工作,令資源不重複。山東日照安頓期間,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在建永久院舍,一年多後,600多名兒童全數轉去雙流安康家園。
在暫住的日照安康家園那階段,可用李向南媽媽的經歷做例子。日照安康家園明白除了給孤困兒童一個大家庭,還要給他們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庭。於是日照安康家園嘗試行阿姨照顧的媽媽制。由一些年輕、有照顧子女經驗的阿姨,一人帶幾個小朋友。李向南是當年的媽媽之一,照顧6名分別是4、5歲的孩子。李向南說:「這些孩子剛來時一直哭,我就抱在懷裡哄著,很心疼他們。」
李向南餵孩子吃飯,教他們上洗手間,出於震後的害怕,有一個階段牽著他們的手一起睡覺。久而久之,孩子一見到李向南就不哭。某次,李向南感冒發燒,幾個孩子圍在身邊不肯走開,有的用小手揉她肚子,有的用額貼著她的額。嘩,那一刻,李向南的心裡溫暖到不得了!一年後,李向南帶的孩子要轉去永久院舍雙流安康家園生活。走時孩子邊哭邊抱著她,不肯撒手。而長期以來,小朋友一直都有跟李向南保持聯絡。
永久院舍雙流安康家園又有何特別呢?由園長胡源忠說起。2018年,胡源忠做了園長九年。胡源忠任園長前在部隊工作了17年,曾擔任女子特警隊的擒拿格鬥教練。部隊生活及管理要求嚴格,面對家園裡的孩子,胡源忠沒照抄部隊的一套。他細心地根據年齡、性別,不停改變管教方法。胡源忠說,剛開始時壓力很大,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園裡的孩子,他甚至將4歲的兒子都接去安康家園,讓他們一起長大。胡源忠也從而不用分心。
雙流安康家園也行媽媽制,小朋友軟性一面的麻煩,有媽媽用柔性手法疏導。而硬性的麻煩,例如青春期的孩子反叛,甚至喜歡打架,胡源忠的長處就派上用場了。對喜歡打架的孩子,胡源忠扔他們拳套、護具,叫他們跟他打。胡源忠只防守,不出拳或只出虛拳。到小朋友都筋疲力盡了,胡源忠就跟他們談武德,打架解決不了任何事等道理。
胡源忠是部隊出身,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他不斷看書增加照顧兒童的知識。他管理整個家園及小朋友確有一套方法。就以愛心卡為例。因為安康家園經常會有各界捐贈愛心物品,從書籍、文具、體育用品到各類衣物、生活用品,無所不包。胡源忠用愛心卡制度以卡易物,令孩子不是無償地獲得物資。
胡源忠設計了一套愛心卡制度,小朋友想要物資,就要在園內賺愛心卡。譬如一張卡換一支鉛筆、一本筆記簿;換籃球就要十張卡,等等。物件都明碼實價,標明要多少張卡來交易。為園舍做事就可以賺取愛心卡,做好事有卡,甚至令自己不生病都可以有愛心卡。不生病,意味着不再讓安康媽媽操心,也懂得不為別人添麻煩。所以,愛心卡之獲取,背後有一套價值觀,是教育工具之一。
大家聽聽,工作是否做得很細緻。胡源忠令孩子視家園為一個整體,門窗、地板、廁所、走廊、樓梯,還有樓下的綠化,每個孩子都可以各盡其責。整整十年,安康家園沒請過保潔和綠化工人,一切都由孩子自己剪自己弄。弄不好沒有關係,但必須得自己來做。安康家園引導孩子學會感恩,他們會去慰問敬老院、福利院,更曾慰問青海玉樹地震後同樣受到傷害的兒童。
胡源忠明白別人的愛不可以撐小朋友一生,要將他們當平常娃兒一樣看待,令他們有能力在社會工作及生活。
目前家園內尚有48名孩子,最小的幾個在讀初中二年班。胡源忠再努力4年,等所有人都高中畢業,那安康家園就完成歷史任務。早前,雙流安康家園辦了個十週年紀念會,請了日照安康家園時期的媽媽參加。當中,張愛蓮是日照階段的媽媽,在活動內跟帶過的孩子重逢。當中有一位已在鐵路部工作,長得高高大大,一見到張愛蓮就抱著她哭成孩子模樣。
節目結束前點算一下安康家園做出來的成績:安康家園十年的成功實踐,探索出一套政府支持、民間出資、公益組織監管的災後孤兒緊急救助模式。672名孩子之中,624名全部高中畢業;當中,282人考上大學,342人高中畢業後就業或參軍。
像這樣正面的汶川災後救助訊息,如果我節目不說,聽眾朋友都知道有這些事嗎?如果你喜歡今集的內容,歡迎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