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2019時事觀察第1節:余非 — 在深圳福田看見在香港沒看見的……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9年9月30日
第1節:在深圳福田看見在香港沒看見的……
星期四、五(9月26、27)兩天我去了深圳,也在深圳看香港林鄭月娥特首的第一場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社區對話。這一集立足於中國深圳和中國香港這兩個點,去談談我的觀察。
我曾經在中國內地坐高鐵由一個省去另一個省。但是,由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出發,用一地兩檢去深圳福田是頭一次。我坐上高鐵安頓好之後,沒為意時間,心想,就在車上聽一段播音。誰知未聽完就要下車。15分鐘由西九去到福田,那種感覺相當奇妙。用15分鐘,將我由中國香港帶到去中國深圳福田,令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主要是我在福田站經地下商場通道去酒店,途中看見一張令我眼前一亮的海報。海報棗紅色為主調,圖片是以救火員為形象的紀律部隊人員。上面寫著「應對處置恐怖事件,應當優先保護直接受到恐佈活動危害、威脅人員的人身安全。」文字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六十條,海報由深圳市反恐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製作。我查看了反恐法,第六十條出自第六章「應對處置」。該章第六十一條說,當恐怖事件發生後,負責應對處置反恐的領導機構,以及有關部門和單位,可以有權採取九項措施;包括第二項:封鎖現場和周邊道路,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在有關場所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等等。所以第六十條內容的對象是執行反恐的前線人員,說明在處置恐怖事件、執行任務時,要優先保護直接受恐佈活動危害、威脅的人員。
聽眾朋友,看見海報令我即時想起當前的香港警察,他們不就是正在「應對處置恐怖事件」嗎?八月初,中央已將香港這場暴亂定性為存在恐佈主義苗頭。而現在已十月,苗頭已安穩地長成為準恐佈主義。而負責止暴制亂的香港警察,不要說會優先考慮他們的安全了,連止暴制亂的嚴肅性也被剝奪。在香港,根本上至司法系統、下至真假市民,都出盡法寶置前線警察於危險狀態。商場或私人屋苑不讓你進入執法,穿短裙做暴徒的,會投訴警察捉拿時令她走光。而最大的凶險不止是被抹黑,是前線警察使用同等武力去制暴的全過程,很可能會被人斷章取義,然後拿去監警會修理你,用法庭控告你。
明白上述這個背景,大家就明白為何一走進福田、看見那張海報會令我很感動,因為我找回了正常是非觀。香港這一次輸得最慘的,是整個社會多方面都沒有了正氣、以及正常的是非觀。
我沿途拍了很多海報,其中一張的主題文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字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於文明的成長。」另有細字分層描述公民、社會、國家的追求。香港也大談公民權的,卻是異化為目中無人的自我中心,也因此才有很惡毒的「攬炒」、一齊死的概念。公民之上要有社會、國家,這些倫理價值觀上的ABC,通通被香港淡化。
回頭再談第一張海報。香港沒優先保護和配合反恐除暴的執法人員,已是荒天下之大謬;而事後會用一般刑事罪的標準去懲罰或審訊反恐除暴的前線警員,我個人認為簡直是天理難容、社會良心何在。在26日晚那場對話會內,林鄭特首固然說過警隊是香港的支柱,但是這種泛泛之談之外,林鄭特首竟然答應不再使用新屋嶺來扣留被捕示的暴徒。究竟特首是否知道,新屋嶺是黑衣集團製造謠言的一個焦點嗎?為何在未有真相之前,隨便順從某部份人的所謂民意,進一步挫折警方的威信和正當性哩。在檢控上沒有司法系統配合,警方執法拉人的效果沒有震懾力,已令他們洩氣;再加上暴徒都蒙面,令執法和檢控難上加難。林鄭特首對新屋嶺疑似是謠言的事即時用行動回應,可是她和律政司鄭若驊對蒙面法,卻一直拖拖拉拉。在道理上,如果說立蒙面法要有很多考慮,同意的,可是這法例在多個發達國家也立了,不難找參照體。至於說立法會會阻撓,現在香港哪件正經事上立法會是不會被阻撓的呢?為蒙面立法,在社會上已形成很大的共識,我甚至認為可以考慮雙管齊下,用緊急法為禁止蒙面頒佈行政命令;與此同時,再按正規程序為禁止蒙面示威立法。積極為禁止蒙面立法是一種態度,就像那張反恐海報,是告訴社會,社會站在支持執法的一邊。林鄭政府當下能做到多少是一回事,卻一定要令人感到你是在壓邪扶正,以及有決心止暴制亂。這一點,林鄭政府做得不足夠。
節目去到尾聲再多說幾句對社區對話會的觀感。那場對話會,我已經叫自己忍住氣,盡量多看一點。可是,真的看不下去。香港以藍黃為兩極,偏黃也者,是支持暴亂、反政府、反中的力量;而黃的對立面稱為藍色。我知道有意見認為當晚伊利沙伯體育館令不同意見的人同場,並且輪流發聲,彼此共處了。很抱歉,共處只維持了幾小時。因為會議一結束,被認為反暴力、其實不算有顏色、只是說出社會事實的發言者,全部被起底和網上霸凌。情況大家都知道就不在此重複了。
香港的情況很複雜,我知道有些人,在林鄭乃至鄭若驊上任甚麼都未做時,已立場先行地反「雙鄭」,為她們起渾名、要她們下台。我不認同這種做法,聽其言觀其行,以事論事,以事實為先很重要。觀察至今時今日,我想,有沒有出力保護頂了三個月的前線警察,有沒有壓邪扶正,是考驗林鄭政府和律政司鄭若驊的關鍵點。只要有同理心,多感受反暴力那些市民的壓抑(不能只照顧支持暴亂的那一邊)、多些感受頂了三個月的前線警員有多疲勞,以及市民和警察家屬的人身安全如何受蒙面人威脅……。感受一下凡此種種,就一定會以止暴制亂為首要任務。而我個人認為,如果想止暴,蒙面法,不可不立。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在未止暴之下,林鄭特首的對話會是錯了次序。暴亂仍未止,當暴亂者仍然是強勢,所謂對話會,只是為支持暴亂的人增加曝光機會。綱常未立,民智未恢復,再多說的,都只會是歪理。當中有位發言者質問,為何她只有三分鐘發言,反問商界是否也只得三分鐘?由這質問反映,是一種低質素的民主思維。幾百萬人都有三分鐘發言,這就表示公平公正嗎?這種思維反映的是民粹主義。對話會的質素及意義,已經有目共睹。希望林鄭特首和她的謀臣,不要再錯判形勢、走錯方向。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