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 第2節—霍詠強:如何看待印度成功登月?

20230830 霍詠強 《時事觀察》
如何看待印度成功登月?

8月23日,印度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南極附近釋放著陸器並成功實現軟著陸,不久前,俄羅斯發射的「月球25」探測器在同一地區附近墜毀。7月14日,印度發射「月船3號」(Chandrayaan-3)探測器,“月船三號”攜帶了1.7噸重的著陸器(內含一輛26公斤重的月球車)。預計探測裝置將在月球南極表面工作兩周,探測任務包括對月壤和岩石進行分析。

蘇聯時期至今,俄羅斯已經擁有60多年太空探索經驗,但這次探索還是失敗了。一個很可能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當前的局勢,因為在烏克蘭的戰爭導致資源緊張、局勢緊張,所以探月登陸任務最終失敗。

質疑印度登月的真實性?
中國一直看不起印度,認為它不是一個全球經濟和技術大國。中國認為印度假裝是一個領先的大國,但沒有經濟和技術能力作為後盾。此前,印度在核技術和航天領域取得的一些成績,經常被認為是從其他國家「借來的」。

早在十年之前,我國的嫦娥三號就實現了月面的軟著陸,它做得都比要月船3號更好,更不用說後來的中國探月任務。

任何突破壟斷、任何成長發展,都應該尊重。

但中印的登月之路並不相同
最大差異是自主。

正如20世紀初,歐盟曾傾情邀請中國成為伽利略計劃的重要合作伙伴,當中國毅然投身伽利略的懷抱,雙方的合作一度蓬勃發展,中國向項目注入2.3億歐元資金,積極投身於衛星研制。然而,隨著歐盟政局的變遷,合作關系漸行漸遠。美國的壓力,項目的調整,這一系列事件終究將中國剔除出局,排除在項目決策機構之外。

正是這一次的被踢出局,讓中國人認識到,核心技術不能依賴於外力,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突破。自主創新,自力更生,成為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那一刻起,中國立志自主研發衛星導航系統,不再憑借外部力量,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體系。 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目前已有56顆衛星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全天候精准定位服務。

———————————
本材料由 Chinese Information Radio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請加入成為會員, 支持良心正派傳媒。
Join this channel to get access to perk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SlgQB1BpfQTkNm_P5qIw/join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