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2019時事觀察 第2節:霍詠強 — 馬齊的遭遇:請勿對號入座

20190123 霍詠強
2.馬齊的遭遇:請勿對號入座
新聞一則:
「異見人士馬齊前周日(13日)在飛往家鄉途中,在機場被捕,但沒有說明原因,目前音訊全無,當局仍沒有對她提出任何指控。馬齊的長子透露,她在探望完親友後,去了拍攝有關爭取權益的紀錄片,期間被捕。」
「電視台相信馬齊被捕是因為她的信仰和追求自由和正義的信念,又稱她被扣留期間遭受警方暴力和不人道對待,必須予以讉責,又要求盡快釋放馬齊讓她能回到原來崗位,政府暫時未有回應。馬齊在拘留期間無食用食品,僅靠餅乾充飢,電視台抗議當局的不人道待遇,要求立即釋放馬齊。」
很普通的一段新聞報導,每隔一陣子都總會有類似的報導在傳媒上出現,最常被報導的當然是中國大陸,又或者是中東或非洲國家;然後無論報導方式有多中肯,評論總會引導大家相信這出現在一個封閉、沒有法治、沒有自由民主的地方。
或許有聰明的聽眾注意到這段新聞,完全沒有指出這事件發生在什麼地方,在中國?
不是,有留意新聞的,應該知道馬齊,全名是馬齊‧哈希米,她是個美國人。
1月13日,伊朗國營電視台英語頻道的著名美籍女主播哈希米(Marzieh Hashemi),在美國探親及參與拍攝工作間被聯邦調查局人員拘捕。她是美國公民,原名梅拉妮‧富蘭克林(Melanie Franklin),有一半時間在伊朗居住和工作,另一半時間在科羅拉多州與子女生活。哈希米探望完親友後,在前往密蘇里州聖路易市拍攝有關黑人爭取權益的紀錄片(Black Lives Matter),期間被捕,之後被押往華盛頓。
馬齊在新奧爾良出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修讀新聞系,其後於22歲改信回教。在伊朗國家電視網 Press TV 任職二十五年,負責英文台一個新聞節目,曾製作多部紀錄片,題材包括美國在中東的活動、美國國內針對女性、穆斯林和黑人的歧視等。從不多的資料中,馬齊就美國和伊朗關係其實涉獵不多,反而對於黑人女性和穆斯林在美國被歧視和生活困難,反而有更廣泛的報導。
報導馬齊在美國在未被提控而被拘留的原因,是希望社會上能夠明白,這種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針對異見人士、針對傳媒的情況,比比皆是,這些情況不但在中國或亞洲等發展中國家出現,也同樣出現在歐美國家,不要輕易信以為真,更不可在未知原委下對號入座!當中可能有部分案件真有涉及犯罪行為,但也有更多是政治姿態,至於,這些行為是否越線?是否應該被廣泛報導?甚至是否被譴責?當中帶有許多背景因素,尤其是在互聯網年代,假新聞、謠言的散佈,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可怕,所以面對新聞資訊,更應該慎重。
而且事情的發展,也和香港的記者協會相似,都是選擇性幫忙,馬齊作為一個資深的傳媒人、作為一個美國公民,理論上應該立即得到美國相關機構的協助,但事件發生後,美國報業協會、無國界記者對事件等同視若無睹,更不要說有什麼實際行動。看到了卡舒吉在沙地阿拉伯遇害,傳媒把整個美國社會搞得鬧哄哄,而馬齊卻成了沉默的羔羊,美國傳媒的態度是否令人心寒?
美國對事件的報導更是寥寥可數,官樣文章之餘,也不忘提出有其他美國人在伊朗被拘留,這種貌似「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的姿態,是否表明這些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外交行徑」?
另一個要分析事件的原因,是美國政府處理拘留馬齊的方式。
馬齊在被捕兩天之後才獲准與女兒聯繫,美方非但像對待罪犯一樣對待她,給她帶上了手銬和腳鐐,拘留中心更強逼她摘下頭巾,飲食方面獄方拒絕提供清真食品,刻意只給她提供豬肉。難以想像美國作為一個種族融爐,明知穆斯林視豬肉為污穢,還會作出如此侮辱性的行為,結果在拘留期間,馬齊只能吃餅乾充飢。
有記者問到馬齊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否涉及任何犯罪活動時,他說:「過去十年,她經常受到滋擾。每一次她坐飛機時,都被拉到一旁接受問話,有時是一小時,有時是幾小時。」可以說是不幸地「習以為常」了。
聯邦調查局就事件用電郵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不會對個別案件作出評論。及後,就指馬齊無被起訴任何罪名,是以重要證人身份被扣留並押往華盛頓,先後出庭兩次,官員透露,馬齊完成作供後,就會馬上獲釋。
看到這個過程,有沒有想起「李波」,同類事件,為何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報導方式?事事講立場是否令社會更撕裂?
在搜尋有關資料時,偶然看到一篇報導指華裔澳洲籍異見人士楊恆均,上周五(18日)從澳洲悉尼飛往中國,但後來音訊全無。楊恆均的朋友擔心對方現已遭國安人員扣留,澳洲政府亦正聯絡中方官員了解事件。
但是,楊恒均在2011年到中國時也曾一度被報稱失蹤,當時他的朋友同樣認為事件和中國政府有關。不過,不久就發現楊恒均失聯根本和中國政府無關,事件是因為自己疏忽,關上手機而未有及時和家人保持聯絡,因而造成困擾。至於是有心還是無意,就不得而知了。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