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2019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大灣區規劃是香港晉身超級城市的最後機會

20190220 霍詠強

1. 大灣區規劃是香港晉身超級城市的最後機會

周初,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這個區域視為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珠江三角洲兩岸作為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頭部隊,到今天,已經基本構築成快速的交通網絡、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架構,是時候放眼未來,進一步發展成為未來優質生活的中國城市群的樣板。

對香港而言,大灣區規劃很可能是香港晉身成為超級城市的最後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之出現和騰訊主席馬化騰關係很深,在2017年中國人大會議上,馬化騰提交了《關於發揮協同創新優勢 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的建議》,推動珠三角加快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灣區,也在這一年,「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7月1日,國家領導人在香港出席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大灣區從概念開始走向現實,國家發改委受命牽頭研究編制《發展規劃》。

馬化騰以至於騰訊的成長歷程或許很能反映「大灣區」的成長,馬化騰1984年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隨父母來到深圳,在深圳大學讀書、工作、創業,然後公司在香港上市,公司高層也有不少香港人,憑藉積累的國際經驗,渡過許多風浪。騰訊的總部在深圳南山區,馬化騰居住在香港 ,經常往來兩地,真正關心珠三角的發展。所以說「大灣區」的成長,反映了騰訊的成長,因此往後「大灣區」的發展,也很有可能代表著騰訊未來的發展情況。

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娛樂之都澳門作為前緣,中國兩個經濟特區:新經濟創新的深圳、面向中產家庭的珠海,北靠廣東省省會廣州,東面是全球IT制造業的基地東莞,西邊則有兼併了順德魚米之鄉的佛山、中山,背後就是三個幅原廣濶,具備充足發展潛力的惠州、肇慶、江門,組成了「九+二」的「大灣區」,雖然規劃中提出了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作為四個核心城市,但從地理位置和發展方向而言,更明確的發展模式,應該是以廣州-佛山、深圳-香港、珠海-澳門作為三組基點。

「大灣區」覆蓋了5.6萬平方公里、七千多萬人口、經濟總量達15000億美元的城市群。從經濟力量和生活水準而言,「大灣區」可以說是充分成形的發達區域,甚至可以說和世界任何一個地區相比也不落後,因此「大灣區」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應該是前瞻性的,是未來中國優質生活的樣板,因此文化、教育、環保、科技,才是「大灣區」發展的重心,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應該是吸引外來人士。

對中國來說,隨著對國際事務影響越大,再加上龐大的市場和拓展業務的機會,歐美先進地區也好、非洲中亞等發展中國家也好,外國人進入中國工作及生活,數量只會有增無減。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原來就是不少外國人踏足中國的首選之地。在「大灣區」較為開放的其他城市,譬如澳門、廣州等地,接收著大量的國外工作者,逐漸融入進中國的生活。在新興發展的城市中,佛山、中山等地,因越來越多海外華僑的親屬回歸,將國外的風俗與習慣帶入,也影響著當地相對本土的文化生活,朝著更加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當然,以外來人口為主的科技之都深圳,吸納著來自全國各地以至全世界的智慧。香港原來就是金融貿易的集中地,只因為過去十年太保守的策略,房地產形成的困局,和內部精英對中國高速發展的不安,阻礙了香港配合中國邁向國際化進程。有說法指香港在「大灣區」被「規劃」?香港從來就不是個善於規劃的城市,由始至終都是看國際形勢「見風駛舵」,由被割讓到發展貿易、因為戰禍帶來移民、以至於禁運拓展工業,再因為資金流轉成為金融中心,應該說香港從來就很善於被「規劃」!

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中,對香港的定位是最高也是最全面的,既有「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國際航空樞紐」這樣全面的總體性表述,也有「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具體工作,再加上「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再工業化」等針對性的發展方向。

再加上對港澳兩地的特別優惠,還有「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等面向個人的優惠政策。規劃中廣東九市,幾乎每個城市都配備了一個專門服務港澳的機構,既有服務港澳青年創業、亦有服務港澳的產物,足見港澳在規劃中的特殊地位。

整個大灣區規劃,無論是看宏觀的功能定位,還是微觀的惠民政策,香港的收獲最大,反映出中央和廣東省政府對香港的開放胸懷。

相對來說,深圳在規劃中的定位表述是比較保守的,既迴避了和香港、廣州的競爭關係,也沒有特別新的提法。「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以及「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這個表述雖然是此前深圳總體規劃裡就有的,但目標是美國灣區矽谷,重要程度很高,這也是深圳在整個大灣區最大的優勢。雖然總體定位低調,並不意味著沒有實際利好。在「特色金融」方面,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加強金融科技載體建設」,也是很重要的政策支持。

更何況深圳最重要的關鍵作用,就是香港無法跳出政治困局,仍然停滯不前,那深圳勢必取而代之,成為「大灣區」的核心。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教授葉嘉安在一個訪問中提到,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工資差距將愈來愈少,形容現時珠三角情況正如90年代的香港,但因為他們已發展高科技產業,未來形勢將會比香港發展得更好;他認為港人不應再活在過去式、自視過高:「好多年青人、市民都唔知珠三角已發展得咁犀利。」他又將大灣區規劃形容為「可能係最後嘅機會」。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