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2021時事觀察 第1節–余非:由祁發寶看戍邊是甚麼一回事──2020年加勒萬河谷事件(上)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21年2月22日 第1節:由祁發寶看戍邊是甚麼一回事──2020年加勒萬河谷事件(上) 本星期用兩集節目談2020年6月的加勒萬河谷中印衝突事件。 2021年牛年初八、2月19日,中國《解放軍報》披露了事件的詳細內容。發展至22日(節目播出的一天),關於此事的文章及視頻已很多,甚至戰略分析、如何作短中長期部署的也有。在資料比較多,而大家又對6月15日衝突的過程略有所聞的基礎下,本集節目對當天的戰鬥過程從簡,集中談另一些重點。至於近日經常被提及的地名加勒萬河谷,留待第二節一談。希望大家也收聽第二節。本星期兩集節目都為告慰英靈而作,向烈士、受重傷或輕傷的戍邊士兵致敬。人,有時真要懂得感恩;歲月靜好、安安靜靜不是必然,只因有太多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時間寶貴,直入正題。 以下是事件簡介。 2020年6月15日,駐守中印邊境的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帶了十多名官兵過河和印方進出交涉(第二節談加勒萬河谷及相關地理歷史),結果中伏;原來印方有心大開殺戒。也許有人會問,為何會中伏的呢?要知道挑釁不只是出現在2020年6月15日一天。事實上在兩個多月前、2020年4月前後開始,印度軍已違反兩國協議,在屬於中國的加勒萬河谷地區修建道路、橋樑等設施,一直試探中方底線。當代中國的外交態度證之於事實,強而不稱霸,面對帶挑釁意味的操作,會嘗試用談判來解決問題。相信大家也看過一段極短的視頻,做節目的一刻未證實是不是6月15日當天的,視頻內祁發寶很有氣勢地斥喝:不想打便給我滾!那幾個月,很明顯印方很希望擦槍走火。中方守土,但不主動將軍事暴力升級。2020年是疫情防控之年,如真的打起來,對雙方也沒有好處。在此再次指出──那階段的挑釁,自(2020年)4月份便開始。其結果大家已知道,2020年6月15日當天之越界犯境,印度一方是為打算真打而設了陷阱,埋了伏兵。 首當其衝被襲擊的是40歲的團長祁發寶。他被打到血流披面。陪同過河的十多名軍兵之中,犧牲了的是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陳紅軍營長是五人攝像取證組的組長。當團長被圍攻時,他立即衝入重圍,陳祥榕是盾牌手戰士,也衝進去。肖思遠是突圍之後再回身折返衝入重圍而身亡。而第四名犧牲戰士王焯冉,是增援部隊。他在過河時奮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戰友脫險,他卻犧牲了。上面數列的是人名,而犧牲和受傷的過程反映,中方戰士有士氣──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頂在最前面,營長陳紅軍衝入重圍救團長、戰士陳祥榕又衝入重圍救營長,而同級戰士犧牲是為救戰友。他們是生死相托,上下同欲的一團人。 中方事後為四名犧牲烈士舉行了迎靈儀式和追悼會,對犧牲戰士的家屬和家中父母做足照顧安排,也追封犧牲者為烈士和頒授名號。因為一切有程序,所以一定不是印媒和部份外媒所說的,指中方死了數十人。反之,起碼死二十人的是印方,包括直接參與衝突的營長巴布上校;因為印度也搞「加勒萬勇士」授勳,死廿多人是印方的實數(未計失蹤者)。而印方被俘的有50人。中國有優待俘虜的傳統,印兵受傷的都得到治療。最後在多輪談判後全部交回印方。 以下談戍邊戰士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6月15日的衝突,重傷一位,犧牲四位。我更想大家知道,即使能夠健健康康地做到退役,軍人、尤其是戍守生存條例惡劣的邊疆軍人,他們過的生活有多刻苦。聽我節目的大多是海外華人朋友和香港聽眾,按我們的生活標準可能會問,為何不改善一下戍邊軍人的戍守條件呢?經常換班可不可以?……有這種提問是好的,也是我很想做好時事觀察節目的原因;希望有更多人實在地認識國情,以及明白富裕、方便的城市生活,在當前的中國,不可能及於每一個角落。而作為海外和香港聽眾,或可同時感受一下,不以物質回報、不是每一刻都盤算著求名求利、以名引利的人生,是怎麼樣的一回事。總之,歲月靜好,只因為有人負重前行。以下開始談戍邊生活是甚麼一回事。 受重傷的團長祁發寶約40歲,他實實在在地有大約二十年的戍邊擔當;所以,就由他開始說起。 1997年,18歲的祁發寶因為家境貧窮,上不起大學選擇參軍。他父母是農民。二十年前2000年6月,祁發寶以南疆軍區軍事課目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烏魯木齊陸軍學院,畢業後選擇戍守西藏阿里。關於西藏阿里、阿克賽欽、加勒萬河谷……這些地名,第二節會講解;都是同一片區域。所以說,祁發寶戍守最艱難的環境二十年。 阿里的情況,等如加勒萬河谷一帶的情況。這一帶受天然大環境限制,「沒有最苦,只有更苦」,總之不是在江南魚米之鄉長大的人們可以想像的天然地理條件。阿里因為海拔高,含氧量低。戍守的營區方圓幾十里也渺無人煙。如果不是因為守邊,不會有人在這種地方生活。那裏土地貧瘠至寸草不生,不是荒漠就是雪山。年青時要找對象,女士一聽祁發寶是在阿里當兵便抗拒。 祁發寶以前在一個訪問內談及以下一事。有一次他帶領五名戰士在雪山之巔奮戰了四個小時,下山途中,一名新兵因體力透支,從300多米的山上滾下昏迷。祁發寶一邊流淚一邊喊道:「你不要這樣,你不要嚇唬我啊」。戰士恢復意識後第一個動作就是拿手砸自己胸膛,一邊砸,一邊對營長說,我痛。但是又說不清是哪裏痛。憶述至此,祁發寶雙眼已噙滿淚水。他說,當時很焦急,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那裏是高原上的雪山。然而這名戰士恢復氣力後,又立即投入巡邏,沒有絲毫怨言。此事令祁發寶很心痛(痛惜年青新兵),同時也很感動。祁發寶說:十七、八歲離開溫暖的家庭,隻身戍守最艱苦的地方,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祁發寶說:「這也是支撐我堅持這麼多年的主要原因。」 因此,祁發寶帶的團有不成文規定:邊防一線各級指揮員與官兵同住地窩子、同爬執勤點、同吃大鍋菜、同站夜哨、同背給養物資。戰時上級帶頭衝、戰士站後頭。吃饭時戰士不打滿、幹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裏頭、幹部睡風口。 他們,就是這樣凝聚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誼,從而有一股團結戰鬥的強大力量。 聽眾朋友,中國國土面積大,邊界漫長,舉一反三,以一知百,大家便知道中國的邊防是如何守回來的!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就是6月15日(約數)以九十敵六百而可以戰勝的原因。寫稿至此已眼熱。反思人生,人,求的是甚麼?人活著,真的不要太貪婪。 繼續說。祁發寶長年駐守的中印邊界線,海拔超過5500米,極度嚴寒和缺氧。對駐守當地的戰士而言,吃飯睡覺都是大事,晚上睡覺因為整個人也處於靜止狀態,不是運動中會產生熱和能量,於是他們睡覺要戴棉帽、頭套,穿毛衣毛褲、棉衣棉褲,蓋兩床被子再壓上軍褸,可是,還會冷得整夜睡不穩。這些尚算是可以控制的艱苦。自然環境的險,才是最難控制的。 他們的邊防巡邏,是在沒有大路上去巡。走的是滿佈亂石的山路。夏季有山洪,冬天大雪封山。有一次,過河時馬失前蹄,幸虧他死死抱住了馬脖子。在河中漂流10多米後,軍馬騰蹄出水,他才得以倖存。十多年來,祁發寶和戰友曾40多次遭遇暴風雪和泥石流,有16人掉入冰河和雪坑遇險,當中有2人在雪山長眠。而他也曾經因戰馬受驚,將他甩在7米開外的碎石路上,令他背部劃下一條長長的血口。所以,別說有戰事了,就算平日常規巡邏,守護條件原始的邊界,是充滿風險的任務。 有一次由於任務需要,祁發寶8個多月沒給家人打過一次電話,直到任務結束才向家人報平安。電話那頭的妻子泣不成聲地說:「你還活著呀?我還以為你不要我和孩子了呢!」 聽眾朋友,談祁發寶是舉一反三,讓大家知道這位英雄,以及其他戍邊戰士的生活。一集節目不夠的,其他四位犧牲戰士的情況,以及加勒萬河谷是甚麼一回事,在第二節繼續談。請大家繼續收聽。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