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2019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如何正確解讀委內瑞拉邊境衝突和默克爾的變臉?

20190227 霍詠強
1.如何正確解讀新聞報導?
2月22日,委內瑞拉邊境出現暴力衝突,總統馬杜羅指責外國勢力軍事干預委內瑞拉內政,委內瑞拉多地有示威,抗議馬杜羅政府禁止人道救援物資入境,衝突至今最少造成四人死亡。在西部接壤哥倫比亞邊境,周六大批示威者焚燒雜物,一輛巴士著火,衝突期間,有示威者喪生。
對於此次傷亡事件,美方與委內瑞拉政府互相指責是對方所為,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譴責委內瑞拉發生的「殺戮」、「襲擊」與數百起任意拘押事件。反對派瓜伊多當天在前往邊境途中表示,這是「犯罪」, 「不會讓凶手逍遙法外」。委內瑞拉執政社會黨的全國制憲大會主席卡貝羅(Diosdado Cabello)指責參與衝突的民眾是反對派領導的「暴力團體」。
暴力事件是誰的錯?
路透社報導稱,委內瑞拉的原住民因反對馬杜羅政府阻撓物資入境而關閉巴西邊境,與委內瑞拉士兵發生衝突,有目擊者表示,有士兵開火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傷。
《今日俄羅斯》2月23日報道,一輛載有美國「重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卡車計劃從哥倫比亞進入委內瑞拉,失敗後被縱火燒毀。事後美方與委內瑞拉政府互相指責是對方所為,但從現場視頻顯示,看來是委內瑞拉反對派人士向卡車投擲的燃燒瓶造成了事故。這判斷得到在當地的美國獨立調查記者布魯門塔爾 (Max Blumenthal)證實。
我們可以如何判斷新聞報導的真偽?有沒有當事人?有沒有名字?有沒有具體過程?
為何美國要向委內瑞拉運送人道物資?而委內瑞拉又要阻撓物資入境?
1月24日,美國國務卿宣佈將2000萬美元的額外資金「用於支持委內瑞拉的人道主義援助活動」。儘管委內瑞拉政府已明確表示拒絕,2月7日,但美國仍將第一批「人道救援物資」運抵委內瑞拉邊界。在情況惡化前,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就表示:『中方反對對委內瑞拉進行軍事干預,反對任何導致委國局勢緊張,甚至引發動亂的行為。反對借所謂「人道主義援助」問題達到政治目的,製造委內瑞拉內部和周邊局勢不穩定,呼籲國際社會提供建設性的幫助。』
別忘記,這是出事前一天提出的,中國外交部真的很客觀和準確。或者說這原來就是美國刻意造成的效果!
對委內瑞拉而言,總統馬杜羅在23日宣布切斷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的外交關係時,指責美國試圖利用「人道主義援助」作為入侵該國的手段和宣傳噱頭。委內瑞拉並不缺少所謂「救援物資」,相反,美國對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實施制裁,令該國經濟陷入困境。
從現實情況來判斷,委內瑞拉恐懼美國提供的「人道救援」也不是沒有道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4日接受CNN採訪訪時聲稱,馬杜羅「時日無多」,美國將進一步採取行動、追加制裁,並且不排除動用軍事力量的可能。當時CNN主持人指出,美國有以「人道主義」為名卻同時向他國運送武器的先例,蓬佩奧依舊回答說「這只是人道主義援助」。
什麼人道物資?
美國國際開發署聲稱,救援用品包括衛生紙、女性用品、肥皂、剃鬚刀、牙膏、洗衣粉和其他在委內瑞拉變得稀缺且價格過高的物品,以及食品和醫療用品。
但是,從新聞影片看到的,運往邊境的也只有十多輛貨車,說不上大量物資。根據《今日俄羅斯》報道,西方媒體宣稱的委內瑞拉缺乏物資的情況與事實不符,儘管經濟不景氣,但當地日常物品仍然充足充足。上文中提到的美國獨立調查記者布魯門塔爾,在探訪了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郊外一個食品市場後表示,美國開發署所指委內瑞拉缺乏的牙膏等物資,實際上在當地很容易買到。
這些市場物品看起來很充足,面包、肉類、意大利面和各種蔬菜應有盡有,一位在市場工作的婦女接受採訪說道:「我們這裡很和平,我們也不想要戰爭,並且請你告訴那些新聞媒體,我們不需要任何援助,我們只希望美國解除對我們的封鎖,還我們自由。」
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兩番說話,同樣需要認真分辨。
自從美國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鐵、鋁徵收了關稅。又一直聲稱中國華為危害國家安全後,大家也許都明白到,美國今時今日所提及的所謂「國家安全」,其實就等同「國家利益」,所以解讀新聞報導內容,必須清楚背後含義。
例如美國商務部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進行的「232調查」報告,就向總統特朗普提出歐洲汽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需要考慮向進口汽車加徵關稅。
默克爾在月中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就對美國的說法感到震驚,更表示德國寶馬(BMW)最大的車廠設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而並非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總部,形容如果德國汽車突然被視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令人非常意外。她進一步指出,美國以歐洲汽車構成國安威脅為由開徵關稅,是對歐洲做出恐嚇。
特別注意到默克爾提出反駁時,與會一眾各國高級官員,都哄堂大笑,很明顯地無論默克爾也好,各國官員也好,都非常理解白宮提出的「國家安全」,其實就等同「國家利益」,背後也不過是利益爭奪,那何故各國在面對美國提出使用華為產品危害國家安全時,又一副慎而重之的態度?是裝個樣子?還是背後會有說不出的原因嗎?
德國總理另一則需要特別解讀的評論,是同樣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到希望中國加入到國際軍備控制談判中。默克爾說,如果有關《中程導彈條約》談判不僅是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展開,而是也把中國及其他大國包括在內,德國當然會感到高興。美國較早前亦曾經宣稱,中國也應該被納入到條約之中。
但核心問題是,《中導條約》是由美國和蘇聯於1987年簽署,當時是因為冷戰期間雙方擁有大量的搭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這種導彈因為制造難度和成本比洲際導彈低,使用的可能性也更大。為了避免美蘇因為誤判而發生核大戰,令歐洲直接成為戰場,因此雙方達成協議,銷毀並限制中程導彈。
然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導彈能力,和俄美差天共地,中國部署的中程導彈都是常規彈頭,本身並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會影響軍事局面的穩定,常規中程導彈本身只是一款普通的武器而已,跟坦克、戰鬥機、軍艦沒有什麼分別。
最近美國軍方表示,美國導彈防御局和美國海軍於10月成功用一枚SM-3導彈攔截了一枚模擬來襲的中程彈道導彈。除了加緊進行提升對中程導彈的攔截能力外,美國還在加快對自己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更新換代。因此美國單方面撕毀《中導條約》,牽涉眾多其他國家,真實原因是拖延條約,為美國強化軍事能力做準備。
在同一場合,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就立即重申了中國反對將《中導條約》多邊化的立場。《中導條約》關係到歐洲和德國的利益,美國率先拋棄《中導條約》,導致軍事體系坍塌,德國反應激烈雖然可以理解,然而默克爾貿然表態,呼籲中國參加新的導彈控制談判是很不恰當的,既不尊重中國的利益和意願,客觀上更變相爲華盛頓幫了腔,這等於是鼓勵美國採取不負責任的退約行動,因此德國的反應極不明智。
所以不理解利益所在,就無法正確解讀新聞報導。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