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2021時事觀察 第2節 — 霍詠強:美國對華戰略巳陷入結構性困境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20210317 霍詠強  2. 美國對華戰略巳陷入結構性困境 事件四,拜登主持首次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峰會,強調的就是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 這次外交政策議程有兩個核心目標:重建與沮喪的盟友的關係,以及在中國問題上建立統一戰線。本週,他著手嘗試這兩方面的工作,向日本和韓國派出了兩名最高級別的特使,這是他的政府今年1月上任以來級別最高的出訪。 儘管這次會議沒有、或者說不可能形成實質的侵略性共識,但是,通過這次峰會形成了印太四國對話機制,使得印太戰略得以落地,以後這一機制很可能會形成一種常態機制。至於說到組建四國稀土聯盟,支持合作發展電動汽車發動機和其他產品所必需的稀土金屬、以及共同推動疫苗生產等,都只是門面功夫。 現實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所言,一切都是為了壓制中國崛起對美國帝國和美元地位帶來的挑戰。所以除了北約以外,美國必須在亞洲區域強化目前的邪惡軸心,「美國致力於與我們的伙伴以及我們在該地區的所有盟友合作,開誠布公地討論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然而,一個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外軍事補給站的國家而言,又有什麼實質的威脅可言?   事件五,對美國在東亞夥伴進行訪問,是拜登政府與北京展開第一輪面對面接觸的前奏。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 將與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 (Jake Sullivan) 前往阿拉斯加,會見中國國務委員王毅及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 此次會晤將是為兩國關係確立基本規則和劃定軍事衝突紅線的機會,布林肯稱這種關係是「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但是,美國官員將該會晤描述為確定華盛頓同北京合作領域的「一次性會議」,否認是戰略對話。再者,美國軍方拋出中國六年內攻台的說法,布林肯同樣在與中國官員會面前,不斷挑動台灣問題,稱台灣屬於「民主陣營之內」,並且用「大中華」(Greater China) 而不是中國,來描述台灣地位,都顯示出美國政府借台灣問題圍堵中國,並且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 事件六,歐盟準備以所謂「侵犯新疆人權」為藉口,將對四名中國官員和另一家組織實施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此前歐盟也會因為所謂的人權問題批評中國,但從口頭批評上升到實質性制裁這還是多年來的首次。這顯示,歐盟很可能會在後默克爾時代出現對華政策轉向,淪為美國採取聯盟戰略打擊中國的工具。   西方國家在香港問題上聯手攻擊中國。在中國全國人大通過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之後,美國和其它七國集團成員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對中國政府修改香港選舉法表示嚴重關注。美國國務卿與澳大利亞外長也表態批評中國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美國利用香港問題作為藉口攻擊中國將會成為一種常態,然而在香港問題上對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實施制裁之後,美國也已經無計可施,只能像對新疆情況一樣,反覆地以謊言繼續地糾纏不休。   事件七,拜登政府升級對華為的制裁。美國宣布從3月9日開始,修改對華為5G零件供應商的許可證規定,進一步加大對華為供應商的供貨限制,恐導致企業與華為的現有合約中斷,阻礙華為的5G技術發展。此次制裁對華為出口限制範圍擴大到「與5G設備共用」,意味著即便設備不構成華為產品的5G功能,也會被限制出口。行動顯示壓制中國科技發展是美國國策,拜登政府在打壓華為上同往常一樣採取強硬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12 日)批評,美國濫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事實一再表明,美國是一個不可靠、沒有可信度的國家」。   事件八,美軍準備加強在韓國的軍事部署。駐韓美軍司令艾布拉姆斯3月10日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導彈防御局正在開發三種特殊軍事設施,其中一個已在韓國,另兩個有望年內實行,將令駐韓美軍的反導彈力量得到大幅提升。雖然隨後美國和韓國都否認要在韓國部署新的軍事設施,但美軍的動向已經暴露無遺。   事件九,中國駐德國使館遇襲。3月10日,一名42歲男子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投擲數枚燃燒彈。由於使館職員立即用滅火器將火撲滅,火焰未蔓延到建築物,沒有人受傷。德國警方已拘捕犯罪嫌疑人並展開調查。這一事件暴露了中德關係的危機,在默克爾任德國總理期間,中德關係保持穩定,然而默克爾即將結束其為期16年的執政生涯,其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最近的兩場選舉都遭遇挫敗,關鍵因素更是被曝光的腐敗醜聞,而背後也有美國的身影。德國和歐盟的對華政策會否出現逆轉?如果這種仇視中國的情緒蔓延,難免令中國和德國及歐盟未來關係的發展蒙上陰影。 3月11日,拜登正式簽署了他提出的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這項引發美國兩黨激烈爭議的法案最終硬闖生效,被拜登團隊視作是一場「重大勝利」。 然而,許多批評人士都對這項刺激計劃提出異議,認為這項規模空前的計劃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飆升,就算這份拜登引以為傲的1.9萬億美元計劃全面落實,最大可能是引發全球另一次大規模的資產泡沫,成為美國富豪另一次「收割資產」的大好機會,去年特朗普連續推出超過三萬億的經濟救助方案,結果只是讓美國富豪增加了四成的資產收益。   拜登在競選期間曾承諾會爭取讓共和黨人支持他的政策,然而經濟刺激方案計劃在參眾兩院「闖關」的時候,沒有一個共和黨人投出過贊成票。美國民主黨政權最終想要「團結」共和黨和民主黨的事項,實現所謂「跨黨派合作」的機會,最終只能落到中國頭上。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此前曾表示要出台一份關於中國的法案,提供資金支持美國制造業和供應鏈,以抗衡中國日益崛起的全球力量。因此,拜登政府時期國會的第二項重大法案,可能會聚焦於對抗中國經濟影響力。美國政府認為,由於美國兩黨都仇視中國,對抗中國的崛起是一項少有的可以讓共和黨和民主黨合作的事項,因此民主黨內正加快準備工作,試圖在4月進行國會投票。   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從電信設備到無人機等各種高科技產品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美國在疫情期間對中國防疫產品的依賴,均令美國官員感到不安。這種緊迫性甚至讓許多共和黨人放棄了所謂「自由市場」的傳統觀念,轉而接受政府更多地參與美國經濟,加大對美國研究和制造業的投資,以維持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基本而言,美國政府對華戰略的推進或調整,巳經陷入「結構性的困境」。新一屆美國政府同樣不可能有充分的勇氣、必要的智慧以及足夠的技巧,在對華戰略上做出正確的決定,中美關係已經無法重新回到中國理想中的正確軌道上去。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