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2020時事觀察 第1節 –余非:香港具百年歷史的工會有哪些?──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出版了

請星電視飲茶 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20年5月11日 第1節:香港具百年歷史的工會有哪些?──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出版了 聽眾朋友,這一集我介紹在四月底已經印好,我的兩本新書。 大家都知道我近個多、兩個月來都不時聲音沙啞。有聽眾讀者留言,說我一定是在忙出版的事。是的。感謝聽眾讀者記得我提過此事。我確是一直忙兩本新書印刷前的後期編輯工作。這一集就談談我5月發售的這兩本有意義的新書。他們是一題兩本,一本是原裝正版,一本是普及版。原裝正本是厚書、約490頁,20多萬字,書名《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第二本是從大書抽出部份內容重寫而成的普及版,書名《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只有5萬字,是文字加當年漫畫的一書兩體。 由於是兩本同一時間出版,上兩個月真的超級忙。我是真真正正的一人團隊。一人打拼了十多二十年,絕對是單人匹馬;事事親力親為確是艱難的,不過我不以為苦,只以真正獨立為榮。以下談兩本書的出版故事。 話說,2018年中,緣份讓我接手電車工會整理百年史這份工作。初次接觸何志堅叔叔,他是電車工會榮譽會長,一位七十多歲、已退下電車司機崗位很多年的前輩。何志堅叔叔是心擊工友和工會的老工會人。何叔叔令我想及我父親,以及他那類人。我父親比何志堅叔叔大十多歲。總之,曾經有好幾代的工會人,他們就是有一種樸素的工人階級氣質。又或者跟年代無關,是跟社會氣氛、又或者因人而異?不知道。我父親於1960年代開始參與摩托工會的工作。回頭說電車工會這個項目,跟特別純樸的何志堅叔叔合作,讓我有跟自己人溝通的親切與信任。在互信、彼此同理念的基礎下,接近一年半的整件工作,我帶著信任和感情投入著做,耗了精力心血。 2018年中,我欣喜萬分地接受工會的邀約,我覺得我適合做這件事。讀大學的那些年(1980年代),做學問的訓練相當刻苦,起碼我屬於珍惜讀書機會、認真學習那類種學生。不是讀死書那種勤力,是入大學後,被無涯的知識海洋震懾住了,於是通宵達旦,像海綿般不斷吸水、吸收新知識。加上我大一因肺病遲了三個月入學。死不去,醫好了,就更加珍惜讀書機會。知道幸福不是必然。病好上課的初期,我是帶著葡萄糖水去上學的。因為體力不足。加上中大校園依山而建,如果錯過了校巴,由山腳爬上山腰、別說山頂了,都夠累的了。 我帶著刻苦力學累積回來的底子去做作家和資深編輯,乃至時評人。我並不害怕面對龐雜的原始材料。到西環工會會址初步翻看那一箱箱泛黃的歷史材料,在一個個紙皮箱之間掂量估計,憑我的經驗,整件工作的規模立即在腦海浮現。如何安排工序、時間表如何規劃、我跟工會的合約該怎樣擬、整批材料可以再開發出甚麼可能性……一一都心中有數。 事後,我為香港電車職工會提出一款「套餐」。在龐大的材料面前(見照片),要讓它們充份被善用,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我打算把材料編著整理為資料性的嚴肅讀物之外,因為過程中要將材料打字輸入和掃瞄,我順手為工會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電子資料庫。此外,考慮抽出部份元素及材料,另寫一本輕巧的普及本。我擔心大書年青人是不碰的,我需要一本普及版。我珍惜工會的金錢資源,他們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我整理資料、建立資料庫、編寫書稿、跟進書稿交付出版社的情況……總之是全包宴,我只一次性收取正常計算兩成左右的酬勞。收薄酬,跟電車工會及何志堅叔叔無關,他們很大氣,完全沒虧待我!只是,我說:「不賺工會的錢。」 我是接近500頁原裝版本《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的著者,文責不可能不負;可是,出版合約由電車工會跟出版社簽署,日後書本的一切法人權益,版稅或其他轉用,由電車職工會全權擁有。大家去書店翻一翻便知道,如此珍貴的一份歷史遺產,應該由電車工會完全擁有!而屬於我「擁有」的,是普及版,那本小書《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 聽眾朋友,關於這兩本書的事,有太多感動我的細節可以分享。 面對那幾箱發黃又沒有分類的材料,我用了四、五個月專心閱讀。在沒有前設之下,用最開放的心靈去理解和認識整批材料。期間,堅叔沒懷疑過我的「無聲無息」(因為沒有甚麼成果可以拿出來)。我在那五個月做了很好多筆記,從而摸索出今日原裝正版的那個規模。後來為材料建立電子資料庫,是由年青有為、工作多而從不喊辛苦的林韡耀耀哥跟進。他做事夠細緻,讓人很放心。坦白說,做完原裝正本已相當累,我立即就要轉場應付官司,再在應付完官司之後又立即著手做普及版。為何可以在兩個多月內就寫好普及版《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而且是文字加漫畫一書兩體的製作呢?因為我找了2018年初合作拍攝《走訪沉默大多數》的石秋新來幫手。我喜歡他那份文青的情懷和品味,以及總體上比較優秀的判斷力。 書送了去出版社後,由有經驗的總編輯和副總編輯的領導下,有年青的郭編輯和年青的裝幀設計師跟進,她倆的名字都寫在版權頁上。我也是個資深編輯,我完全看得出、感受得到,兩位三十歲上下的年青人在敬業樂業地「玩」書;是一種因為喜歡,而盡情發揮的投入。 最後想說,電車工會百年史的原裝正本以及普及版,是何志堅叔叔對歷史、對昔日工友的交代,我覺得他已光榮完成任務。而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有四位三十歲上下的年青人全情投入,是薪火相傳。那四位年青人對兩本電車工會史起重要作用。整件事有傳承,有薪火相傳,令我非常感動。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聽眾朋友,1900-1960年代前後工人生活的面貌,是香港史最缺材料的一筆。曾經大盛的香港懷舊潮,我自己就認為把真正的當年生活給「懷」偏了、淨化及美化了。也許會令00後出生的年青人對上世紀的香港有不準確的印象。真實的、基層市民的生活實況,應該有更多人知道。不認識過去,香港不會有未來,也因為不知歷史,所以才會有年青人「戀殖」。 不知大家同意否,有部份當前社會的時事認知,不是靠表面邏輯通順、言之又似乎成理,就代表有意義。扎實的常識和歷史知識基礎,是懂得分辨優劣好壞的必要條件。在言論開放的社會裏,百家爭鳴是不是一定是好事?要看我們整個社會是否重視實學。為電車工會整理百年史,就是為上世紀比較空白的港英歷史填補空白,為社會留下更多真實的細節。梁一鳴博士執筆的《漢華七十》都是同類書籍。如果大家不介意,我找一次不談時事,就介紹這本書。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你的意向。 要認識香港不但要讀時評,行有餘力,要多讀基礎一點、實在一點的知識。希望我五月發售的這兩本書,是你的選擇之一。 附連結: 1. 競進存愛 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全書487頁) 試讀版本: https://bit.ly/3b5HSx8 新書推介: https://bit.ly/3fjKzP6 2.《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與石秋新合著;小書198頁) 試讀版本: https://bit.ly/2L6aQT9 新書推介: https://bit.ly/2LcVUCP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