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2019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美國人認同對中國發起貿易戰?

20190529 霍詠強
1.美國人認同對中國發起貿易戰
已經連續三個星期談及美國貿易戰,這星期本來也選擇了其他題材,但因為搜集資料期間,在Youtube上看到許多美國電視台對貿易戰的不同評論和意見,發現美國非但不同階層對貿易戰的看法彼此歧異,並且和中國的看法差距極遠。貿易戰始終是過去幾星期最受關注的題目,也對未來幾年無論政治、經濟都影響深遠。
所以今天嘗試更多從美國人的角度看中美貿易戰,並且後而引伸到問題是:為何中美彼此的錯誤判斷會如此嚴重?這會引來怎樣的後果?
先說說觀察結果:
1.美國普遍評論都支持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儘管不少評論,並不認同特朗普目前所採取的關稅措施,但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卻被認為是正確策略。
2.至於針對華為事件,雖然認同程度不高,但都被視為另一宗中興事件。
3.但是,這些措施並没有提升特朗普的支持度。
我們把次序倒過來分析,幾乎所有被訪問受訪者,當被問及對貿易戰的看法時,劈頭第一句都會說,雖然不認同特朗普,也認為特朗普採取的策略和處理方式並不正確,但支持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所以,特朗普想連任只能繼續靠他的鐵粉,或者包括在日本服役,帶著特朗普頭像襟章,說起 Make Aircrew Great Again 的士兵們。
對於華為事件,具體對事件的分析和判斷呈現明顯分岐,但是就連最右派的,也不會認為事件和華為產品的安全問題有關,大部分都直接指出事件和美國利益尤關,雖然也暗示華為得益於竊取美國的科技,一般都不齒於採取的手段,但明顯地美國人普遍明白這樣可以阻慢中國和其他國家在5G上的發展速度,從而令美國得以迎頭趕上。
所有評論幾乎都一致認為華為無法撐過制裁,很快就會和中興一樣,向美國求饒。
大部分評論認同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尤其是美國大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雖然不認為關稅會有效果,但卻非常相信美國正遭受中國盜竊知識產權以及強迫轉移技術,而且這是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雖然關稅會令消費者受害,也會令一些中小型企業蒙受損失,中國的反撃雖說會帶來傷害,但他們也不認為關稅會對這些美國大企業帶來重大影響。只要能夠在短期內,迫使中國就範,簽署有關於保護知識產權協議,以及審核中國企業的權力,這樣代價都是值得的。
當中,最重要的地方,是政界、大企業和部分基金會,都認為中國政府撐不了多久,只需要幾個月就能夠迫使中國簽訂協議。
所以說,中國和美國之間,意外地存在極為驚人的誤判。中國認為美國政府會適意恢復理智決定;美國則認為中國會迅速就範,事實上,今天中國國內仍有不少人認為不會出現冷戰,因為會造或雙輸局面,而特朗普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但中國政府應該早在美國中期選舉前,已經確認特朗普更靠近一個種族主義者。至於美國方面就相信,中國如果不迅速投降,就會迫使共產政權退縮和恢復保護主義,只能通過貨幣貶值和工業補貼來維持經濟穩定,如此一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就會化為烏有!
同樣地,雙方在保護知識產權上的認知,差距是巨大的。到美國任何城市街頭抓一百個人問,你認為中國有盜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強迫轉移技術嗎?恐怕有九十個會說:「有、可能有、有一點」,剩下十個說「不知道」。雖然是美國人,但是「教識徒弟冇師父」這種想法,可真難嚥下,自然寧願相信,中國是偷學了自己的獨門武功!
但是,對中國來說,「情況不是已經改善了許多嗎?」 以市場換技術,或者以技術作為投資,本來就是西方國家提出的,基於公平原則的交易是市場認可的。歐美國家也一直標榜自由貿易,聲稱願意提升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現在看來根本只是口頭說說。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說「僅僅在幾年前,美國政府、機構和政要都公開肯定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取得巨大進步。這一切難道一夜間就改變了嗎?」
到今天,對中國而言,美國是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因此,雙方的差距估計大過「大峽谷」。
根據最近美國在華商會的調查,有四成美國企業計劃將生產線搬離中國,當然也不會回到美國去,大都計劃搬到東南亞和墨西哥。雖然這對中國來說並非好消息,但也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但是,對美國來說,這同樣才是關稅噩夢的真正開始。何解?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最近就把關稅對美國的影響,仔細分析出來。
當美國對中國產品開始徵收關稅,雖然可能影響了消費意欲,但對美國的經濟損失還不會立即浮現出來,因為所徵收的關稅,就算要由美國的消費者和入口商承擔,當中額外的付出,也只是成為關稅進入了美國的庫房之內,如果部分由中國出口商承擔,那特朗普自然更可耀武揚威,賺了中國人的錢。
但是,當這些廠商開始把生產線搬離中國,美國的經濟損失,就真正出現。舉例說,原來在中國出口$100美元產品,加了10%關稅,變成$110,這多付的$10進到了美國政府的口袋,可以算是特朗普政府額外徵收的稅項,但畢竟仍然是美國人所收。但當稅率上升至25%,如果美國出口商要保持銷售額,減低額外的關稅開支,而把廠房搬到相對生產效率較低的越南,比如說,在這個情況下在越南生產要付出$109美元,才完成同樣的產品。這九美元的開支就真正降低了美國的經營效率,這也正式成為了美國的財務損失,也稱為負重損耗 (Deadweight Loss)。
根據聯邦儲備銀行的計算,把兩千億美元貨品徵收25%的關稅,對美國家庭來說,這個額外負擔高達$831美元,而這種負重損耗佔八成$620。別忘記,聯儲局也提過了,四成美國家庭,緊急時拿不出$400美元。所以,貿易戰下、中美彼此也在捱!
自從美國國防部報告,把中國列為策略性對手,策劃貿易戰,國會又將「通俄門」事件輕輕放下後,把中國視作最強對手,已經是民主、共和兩黨唯一的共同點。中國部分學者消極的看法:「中國怎麼看美國,改變不了中美關係,美國怎麼看中國,可以決定中美關係」,也充分反映出彼此的誤判並非偶然。雙方的誤判導致了貿易協議的流產,就算能在一兩年內達成某種協議,未來,中美雙方也只能在互相制衡下保持競爭關係。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