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2018時事觀察 第2節:霍詠強 — 形象工程就是愛面子、好大喜功?

2. 形象工程就是愛面子、好大喜功?
一講到形象工程,特別是中國的形象工程,一般都是負面的,愛面子、好大喜功,甚至到一個程度說中國愈推動,外界的反彈就愈大;中國的投入愈大,外界的阻力也愈大,國家形象就愈差。
然而,形象工程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反映,同樣需要跌跌撞撞,面對和解決問題後,才能做得更好。當中自然有特別惡劣的情況,例如說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省汝城縣花大錢斥資4800萬修建愛蓮廣場,花285萬植六株銀杏樹,當地民眾卻仍有人靠山泉水發電和點煤油燈照明。貧困縣重視形象工程卻不解決民生問題,肯定大錯特錯。
同樣地,為趕上時代,不少省市政府都有搞手機 Apps,結果近二分之一都無法正常使用;這些軟件普遍評分低,下載用戶少,兼容性差…… 但這又是否完全錯誤?善用流動網絡資源原來是好事是正確方向,只要認真投入,加強合作意識,經過整合和共享資源,形象工程也能變成美事。
正如許多年前,也有不少反對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評論說:「中國還有人吃不上飯的時候,有必要燒錢來塑造國際形象嗎?」認為中國搞農業科技、多造些汽車、船隻和飛機,會更符合眼前的需要。
但是,經過這許各年的發展實證和認真工作,發展航天科技雖然涉及龐大的社會資源,可能影響了其他領域發展,但回報也是驚人的。中國非但能夠透過為其他國家和企業提供航天服務賺取收益,同時中國也自行建立了完整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毋須受制於人,更發射了氣象衛星,提供中國在天氣和氣候監測作用。更不用說通過航天科技轉為民生福利用途,提升了高能量運載工具、信息技術,也對工農業等高科技發展打開了缺口,這又豈能以一言敝之?
另一個曾經為人詬病的是開展「孔子學院」,在幾年間擴展到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不過,孔子學院同樣成為各國爭議的話題,一些大學中止了和孔子學院的合約。也有質疑是否發展太快,學習漢語應不應成為其核心?要不要資助發達國家的學生來學習漢語?是否應該更傾向市場運作等等?
中國孔子學院仿照法國文化中心、德國歌德學院以及英國文化協會而設,和這些機構也相同,也帶有國家文化影響戰略的目的,但同樣地也以推廣語言和文化,融入當地社會為主線。對歐美地區,各有背景和考量屬理所當然,不必因噎廢食。
例如在非洲對中國認識較少但發展速度迅速的地區,孔子學院教授的中文課程,能幫助非洲人與中國人交流,以至未來職業選擇的過程中都佔據明顯優勢。在歐美因為教授師資引起爭議,但在非洲因為地方和人力資源的限制,中國為當地孔子學院提供資金,並派來中國老師,不辭辛苦地為當地學生教授課程,很多情況下是在條件較差的學校中進行,而中國資金正讓非洲大學的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同時也需要注意,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體制薄弱,受不了短期衝擊,也容易受西方傳媒影響,中國人對於其他地區的發展需要的想法和考慮點,儘管可能是正確和合理的,但實際施行時可能先會帶來壞影響,如果不能先行讓當地居民理解,就算日後經濟改善,也無法改變先入為主的壞印象。因此形象工程很重要,而歐、美、日本通過NGO操作,效果更為理想。
所以,中國爭取話語權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建立自身的非盈利機構的組織網絡。
過去中國也建立過不少海外機構,特別在加強海外投資和經貿聯繋,但是這些組織架構上大都屬於官方組織,並且有具體和明確的目標,很難適應變化,也不容易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同樣地,目前在中國內地有許多非常龐大的企業,正在積極地透過各種途徑,在推廣品牌之餘,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但是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企業直接舉辦活動,難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所以轉而透過贊助、支持認同中國發展的海內外人士,成立基金和不同類型的文化組織。一方面能夠凝聚不同階層、不同背景,但對中國發展有正面評價的同路人,透過更多樣化活動,既可以達到組織網絡,又能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
特別是中國擁有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有許多高尚價值觀和傳統,藉得傳揚開去,例如中國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復禮、務實忍耐、家庭核心等價值觀,能夠修補現時過份重視自由權利造成的貪慾社會,如果能令更多人認識和認同中華文化,能夠平等相待,對中國的復興,能發揮重大正面作用。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