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2018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從衝擊立法會案看東北發展是否真有爭議性?

20180912 霍詠強
1.從衝擊立法會案看東北發展是否真有爭議性?
2014年6月,當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正審議新界北發展計劃的前期撥款,期間大批反對東北發展撥款的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2016年2月,案中13名被告在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罪成,分別被判80至150小時社服令。律政司及後認為刑期過輕,向上訴庭申請覆核。上訴庭認為本案涉及暴力,考慮被告犯罪動機後,認為原判明顯過輕,判有年輕人入獄並非法庭所樂見,但法庭有責任作出阻嚇判刑。上訴庭因此裁定,認罪的被告黃根源監禁8個月,其餘12名被告各監禁13個月。
但是香港司法界裁決迂廻曲折,到上星期,13名新界東北案件的示威者,又被終審法院裁定上訴得直,毋須繼續服刑。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事後批評終審法官令犯罪者沒有得到合理的懲處,法官縱惡鼓勵犯罪,令香港的法治墮落,由於新聞中提到法官成為了「青年殺手、社會罪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可能未有充分理解,就回應指一些人士人身攻擊和詆毀法官是「不能接受」,並表示遺憾。其實吳秋北也有指法官是「老好人」,報導屬以偏概全。香港司法界問題已經是有目共睹,墮落崩壞有其原因,的確不是詆毀得了的!過去幾年,從原訟庭、上訴庭、終審庭對眾多案件的反覆改變判決,足夠反映香港已經走向人治。
但是,今天重點在於東北發展本身。反東北發展示威衝擊立法會有關的新聞報導超過一萬條,但有關於東北發展和有關的詳細資料,只有幾百篇,大部分來自親建制媒體,最後能作參考的只有政府發展局的新聞公報。政府早在2008年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諮詢北區區議會。2013年,政府公布修訂方案,先推展該規劃下古洞北和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兩個發展區是香港中長期一個重要的土地及房屋供應來源。兩個新發展區計劃經過調整後提供約七萬個房屋單位,其中六成八即48,400單位為公營房屋,23,300單位為私營房屋,容納超過二十萬居民。所有香港人都清楚明白香港土地供應不足,建屋量追不上社會需要,不少市民要居住在狹小、環境惡劣的劏房、納米樓,但是當政府推出建屋計劃時,又會發現為民請命的反對派議員和一眾示威者,卻不會為居民爭取最大的利益,而是一面倒的抗拒,就如這次衝擊立法會等人,從來只有一句口號「撤回東北發展」,以及朱凱迪等人提出的「不遷不拆」,明知有需要,卻一刀切反對,原因何在?
正如有不少評論都提及,不少香港的環保組織都得到地產商的支持,每當特區政府推出新土地發展計劃時,這些環保組織都會以各種理由,例如保衞郊野公園、反對填海、保衞生態環境等為藉口,拖慢發展進度。這些反對聲音,表面上義正詞嚴,都是為了保護環境、保衛生態,但是結果卻是令香港居住環境變差,因為人口密集,對環境造成更嚴重破壞,結果令這些組織背後的地產商,大收漁人之利。
現代的環保工作,已經完全能和發展融合起來,香港環保份子一再強調將居民生活和自然環境分割,已經是落伍的方法,原因是密集式居住製造的破壞,並不能夠倚靠分離的自然環境作抵消,健康和衛生環境只會每況愈下。相反,新近的環保設計都講求人和大自然融合。舉例說,新加坡最近劃出的發展區 Tengah,原來就是七百公頃的郊野區域,卻能發展成為一個人和樹木共融的森林城市,非但沒有削弱郊野和樹林的作用,反而令熱爱保育人士帶來更大的吸引力。合理的規劃和取捨,保育與改善居住環境,不存在任何對立。
相反,部分反對派人士的心腸惡毒,只為了一己私利,保護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影響力,對發展永遠一刀切反對,因為政府發展被拖慢,連房屋這種最基本的社會需求都無法解決,政府的聲望就無法提升,也就一直淪落為捱打狀態,反對派也能輕易繼續維持影響力,再者,驅使這些受發展影響的原居民作為馬前卒,不但能抬高他們的地位,也能幫助地產商謀取更大利益。
事實上,要求撤回東北發展所提出的問題也不外:
1.官商勾結:因為地產商擁有四成土地;但如果發展受阻,地產商不是全賺了嗎?
2. 漠視居民基本居住權:原住民也好,遷入的居民也好,這問題不外乎行政安排,事實上建制派議員如陳克勤,一直有為居民和政府商討更優厚的搬遷安排。如果更仔細看看實際情況,前期及第一期工程合併進行,收回68公頃的私人土地,當中只牽涉500住戶遷拆工作。餘下工程分階段收回117公頃的私人土地,以及安排1,000個住戶遷拆。這種規模的遷拆,是否就需要令計劃撤回?
3. 替代方案,收回哥爾夫球場及優先發展棕地,但球場只能提供 130公頃土地,1,100公頃當中800公頃已經規劃,剩下的只有330公頃;而東北發展的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香港需要兩千公頃土地,眾多方案並無衝突。
所以東北發展真正牽涉爭議性問題其實極少。可惜的是這個年代的年輕人,資訊太多,飯來張口,完全缺乏對事情的分析能力。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