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22 時事觀察 余非:俄烏之戰已進入需跟進的階段——談克里米亞大橋被恐襲;OPEC+減產於油價以外的意義

星期一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美國時間:2022年10月10日
余非:俄烏之戰已進入需跟進的階段——談克里米亞大橋被恐襲;OPEC+減產於油價以外的意義

本集節目跟進俄烏戰爭,因為戰事開始進入關鍵階段,發生很多非戰場上的另類戰鬥,當中以9月26日炸北溪管道最為重要,威懾程度屬於911的級數。北溪管道被炸之後,多了「戰事螺旋式升級」這類描述;到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媒體及分析人士不少也用「螺旋式升級」來形容;這個描述的不斷出現,表示戰爭已不是逐步升級,而且存在由量變,進化為質變,未知的風險多了很多。俄烏戰爭發展至今日,牽一髮動全身,已經成為全球的事,值得每宗大新聞也知得清楚些。
直入正題,以下先談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之後談OPEC+減產。
10月8日凌晨,分為行汽車及行火車兩組橋面的克里米亞大橋,行汽車那邊有一部貨車爆炸,導致旁邊行火車的橋面、同步的7卡油罐車廂被引爆起火。事件造成3人死亡。當中被拋入海中的一男一女已被打撈上來,身份也確認了。貨車持牌人自己拍了短視頻,表示貨車平日由一名親戚使用,該親戚會在網上接一些運貨訂單。美國《紐約時報》在爆炸當日報導,說有匿名烏克蘭高級官員表示,襲擊是烏克蘭情報部門策劃,包括在貨車上安裝炸彈。而最新10月10日的消息,俄羅斯方面已由貨車路線查出事件涉及烏克蘭特工,且看稍後有沒有更詳細的公佈。
至於烏克蘭方面,爆炸發生後國家安全局(簡稱SBU)也好,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也好,都在推特用嘲諷等口吻間接承認襲擊是烏克蘭所為。我很早便跟大家介紹美國《紐約時報》的報導,且附過連結;美國從來也沒有隱瞞參與訓練烏軍打另類戰,就是暗殺、恐嚇、恐襲和心理戰等等。至於美國官方則很謹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被記者問及時,只表示:美方看到了有關消息,但對此沒有任何回應。即是美國不敢多講。
以下且看此次恐襲的破壞去到甚麼程度。10月9日、被炸後第二天,火車班列已可全線通行。營運鐵路的公司(Grand Service Express)表示,9日當天,十多列開行的火車,合共搭客了6000多名乘客。同一天,日間,汽車橋面有一線通車。至9日晚上,恢復雙線通車。俄羅斯副總理胡斯努林表示,感謝工人和專家24小時工作,令橋面重新接駁,護欄、照明全部恢復。至10月10日,一切回復正常。
以上是事件的情況,以下是分析。第一,十月第一個星期完了之後,烏軍在地面戰的推進已逼近公投入俄的地段,消息反映之後便沒有再推進,而且遇到猛烈反攻。而代之成為新聞的,是另類戰鬥,就是恐襲克里米亞大橋。大家看地圖便知道(會在視頻附給大家),烏東、烏南的亞速沿岸已公投入俄,現在亞速海已由俄羅斯控制,於是像阿速海閘門的克里米亞大橋,完全在俄羅斯境內。除非正式跟俄羅斯開戰,用飛機轟炸、遠程導彈射入俄羅斯境內,否則傷不了那條大橋。所以,此次破壞用的是恐怖襲撃手段。第二點,克里米亞大橋是,位處並非前線的民用設施——大橋被炸,性質上跟北溪管道被炸相同。兩件事也反映,非前線民用設施遇到恐襲,意味戰爭的複雜性已升級和變質。烏克蘭的手段,對部份歐洲國家、不支持戰爭但被拖累的歐洲國家和民眾而言,烏克蘭的正當性降低了,不支持歐盟介入的國家領導人,反撐烏的話會說得更直白。而非前線民用設施受襲擊是個危險訊號。非前線民用設施受襲此點,十分值得繼續留意!意思是俄羅斯要小心之餘,歐洲國家也要小心,風險大了許多。
第三點,此次炸克里米亞大橋造成的破壞,影響不了俄羅斯對東部戰場的補給;不過會刺激俄羅斯國內的矛盾,製造政治雜音,為普京增加壓力;同時逼普京使用戰略性核武。普京在俄羅斯不屬於激進派。我一直認同,俄羅斯打烏克蘭,美國和北約要負最大責任。普京在國內固然多了壓力,例如給反普京的力量有浮出水面的氣氛。可是,這壓力是雙面刃,會不會激起俄羅斯人的戰意,沒法猜測,要看發展。因為普京上一階段的做法是以不影響俄羅斯人生活為主,甚至很晚才徵兵。因此,炸俄羅斯境內的民用克里米亞大橋的後續發酵,值得跟進。我們沒看見普京有多少動作,或因普京在運籌部署,等待冬天的到來。
以下談非實戰方面的較量,OPEC+減產事件。
OPEC全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產油盟國」,OPEC+,是加入其他產油國家的意思,例如加入俄羅斯、阿塞拜疆、馬來西亞等。OPEC組織拉攏更多產油國結盟,是令產油數量和油價落回產油國手上。
美國也產油,而且已成為石油輸出國。美國當然不會加入OPEC。美國有豐厚的石油儲備,國際油價微升,影響不了美國。可是,當前油價升至80、100美元一桶,美國本土油價被連帶拉升,令美國的開車一族開始有感覺——家庭入油的開支大了很多。此外,油價升會帶動其他物價上漲;尤其日用品漲價。總之,通脹升、開車入油開支大,直接打撃拜登民主黨十一月中期選舉的選情。有民調反映,通脹和油價升,民主黨和拜登的支持度就按比例下跌。美國本土人民不會去關心烏克蘭的反攻是否成功,油價和通脹是否受控,甚至湧入的非法移民是否猛增,這些才衝擊民主黨的選情。因此,拜登七月去見了他一直不中意見的沙特王儲薩勒曼——那個被他譴責是殺記者卡舒吉的黑手——目的就是希望沙特增產降油價。
見了沙特王儲又如何呢?沙特照樣減產。拜登很不滿,對OPEC+在10月5日決定11月1日開始減產表示失望,狠批是目光短淺。對於OPEC+減產這動作,有以下兩點分析。
第一點,很多分析已指出,拜登七月才見完沙特王儲薩勒曼,而OPEC+非但沒有增產,還由11月起每天減產200萬桶,相當於全球2%的供應量,理由是疫情令經濟下行,石油需求下降……。用甚麼理由也好,減產這決定直接令拜登的外交受挫。
第二點是,OPEC+此次減產,竟然跟世界格局的轉變有關。以下細談。當前的OPEC有13個成員國,以沙特為首,包括了美國的對頭人伊朗和委內瑞拉。而他們只是成員國,主導OPEC的一直是沙特。從前美國成功綑綁沙特的關係,等如能控制自己沒有加入的OPEC組織。OPEC+,剛才說過,是後來才有的、OPEC油組國想增加可以聯盟的產油國的做法。OPEC+不是一個正式的組織名稱,意指OPEC的新做法。為方便陳述,一般都稱它為OPEC+。加入去、願意在增產、減產上共同進退的國家數目不是固定的;近年維持在十個國家左右,以俄羅斯為最大的聯盟產油國。
10月5日那減產會議不是OPEC開會,是OPEC+的部長級會議。開會地點是油組國總部維也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是2020年以來首場實體會議,出席國家要派代表親赴維也納,有隆而重之的味道。凡是這類場會都可以進行一點私下的外交活動,例如交換機密口訊,意義可大可少。當日俄羅斯派出的代表是副總理諾瓦克。請注意,會議結果非但沒有依拜登的意願增產,減產時間還定在美國進行中期選舉的那個月份。而做出這決定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會議期間的記者會上,沙特外交部長和能源大臣也回懟美國記者來意不善的提問,相信很多人已看過視頻。所以,這個會議反映的,不只是油價升跌,還反映在俄烏戰爭牽動的國際選邊站大形勢下,沙特主導的OPEC+,作出了一個有利俄羅斯的決定。而且,請留意時間點,10月5日前後,是烏克蘭大反攻頗為成功、俄羅斯遇到困難的時刻。沙特做出這個決定,意味深長。這個決定、OPEC+這個動作,反映的意義千萬不要低估。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俄烏戰爭已打至螺旋式升級、出現各種質變的階段。就像歐盟拖了好幾年之後,終於正式通過「強制手機統一採用 USB Type-C 接口」法案,就是統一採用兩端圓角的USB接頭。這個敲定的時間點,頗堪玩味。這個決定只影響一家手機生產商——蘋果手機。這是民用科技的技術更新,點到即止,不作過度解讀。然而,炸北溪管道和OPEC+減產,就真的可以深解、多解。兩件事的影響,仍未正式開始。本材料由 Chinese Information Radio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請加入成為會員, 支持良心正派傳媒。
Join this channel to get access to perk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SlgQB1BpfQTkNm_P5qIw/join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