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2019時事觀察第1節:余非—香港區選快評──抖擻精神,事出有因。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9年11月25日
第1節:香港區選快評──抖擻精神,事出有因。
這一次臨時決定跟大家談香港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因為太即時了,怕不準確,部份數字容我只講大概。我想,關鍵是一起檢視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分析前開宗明義,此次香港區議會選舉確實是大敗,而且浮現了未來的危機。可是,不用太氣餒,因為一切事出有因。而且暫時仍不算是最差的。關鍵在於未來。
一。此次區選有294萬人出來投票,爭奪452個議席;在議席上是八二比的輸法。反對派拿了八成多議席,建設派的議席只佔十多個百份比。至於未來有沒有選區在重新點票下翻盤,我懷疑數量不會太多。建設力量在議席上以八二比地輸了,應該已成定局。
在議席大輸之下,令我不太悲觀者,是經半年超大型的操作,以投票總人數審之,投反對派的有160萬人,投建設派的有134萬人。仍然沒超出六四比的框架。不過稍為安心之餘,也注意到一個危機。2018年的登記選民是3814318人,2019年是4132977人,多出31萬8659人。而上面160萬減134萬人剛好是廿幾至三十萬人。即是首投族極有可能都落入反對派手中。我們知道此次中學生是參加暴動的主力之一,中學教育在回歸後愈搞愈亂,通識科是回歸後才新增的科目。未來新的成年人口會不斷增加,支持反對派的首投族,都是他們囊中物嗎?這危機要注意。
二。 第二點是將香港跟台灣太陽花運動相比。只要稍為知道台灣的選舉操作,就會明白此次香港區選為何大敗。
台灣太陽花運動發生於馬英九任內。當時國民黨主導的立法院擬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以大學生為主的反對力量反對簽署文件,所以又叫反服貿運動。時為2014年3月18日,所以又稱318事件。又因有人向搞事學生送太陽花打氣,又名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非法佔中也好,比佔中早出現的太陽花運動也好,都是以學生做佔領公共地方的骨幹。他們的共通之處是用學生身份裝作是受害者,一邊自己很粗暴地打砸政府機構,一邊又既哭且鬧及佯作受傷。太陽花運動在2014年3、4月間進行,那年是台灣的選舉年,年底台灣直轄市長(所謂六都)以及縣市長選舉;結果民進黨13席,國民黨只得6席。而下一級的市議員選舉,民進黨也大有斬獲。之後的2016年,蔡英文更順勢當選為台灣領導人。現在國民黨在立法院已成弱勢。之所以說太陽花運動是選舉工程,是其反叛的暴動過程,可以煽動很多綠色選民,尤其是首投族出來投票。操作方式跟香港持續了六個月的暴動極之相似,只是香港的暴動力度更大,時間更長,可想而知催票能力也更強。所以,香港此次在議席比例上,輸得比台灣太陽花運動更厲害,有它的原因和道理。明白台灣情況的人,都會明白香港為何會大敗。
有一位建設派新參選的朋友是原區議員的接棒人。一年多前便落區工作,反應很好。出來的結果是,他的得票比2015年上一任、他要接棒的那位區議員更多,算是超額完成任務。可是,他輸了。因為半年暴動其實可以視為一場選舉工程,成功催出了反對力量的新票源。而我住的小區情況相似,爭連任的建設派議員比上一屆多出一千票,可是,反對派對手得票較上一屆翻倍。整個選區的總投票額多了一倍。餅被造大了!結果我這區的原建設派議員連任失敗。所以,大概是每區都多了首投年青族,再加上一點點的骯髒招數,令不少曾參加暴動的暴徒都大模大樣地當選。而此次,很明顯是被催出來的新增票源在起作用。
香港這場暴動,暴徒中中學生及大學生佔大比數。大學生是夠年齡投票的人;而在暴動中成長起來的中學生,未來又會成為新增的投票人口。反對力量在香港的操作,有一個完整、完美的結構。
在長達半年的暴動過程中,不少人都觀察到,平日「頗打得」(能拚)的建設派新生代都噤聲了。後來知道,是為了保住形象去參選,怕太早曝光會被抹黑。我明白及完全理解建設派新人的考慮,可是,實事求是,於是對方在暴動的操作,如入無人之境。建設力量的參選人,臨近選舉前才簡簡單單、概念化地譴責暴力,似乎已經為時已晚。反之,反對力量在半年暴動過程中磨出了一些出位暴徒,不少都成功當選為區議員。所以,香港如果已經無可避免要走選舉文化這條不歸路,對選舉工程,似乎宜有新思維、新概念。香港已經變了,已不再是從前的風調雨順。於是參選人要做功夫熊貓,而不是可愛熊貓。
我一直認為一人一票民主選舉不等於民主,只是晒馬文化;民主是好東西,但社會的管治力量靠一人一票選舉選拔人材,不是社會之福。
香港的可悲之處是區議會和立法會都選擇走直選之路,而深層次矛盾不可以三兩年內便解決。而人口結構上,年青首投族陸續有來,未來一場場選舉會在鐘擺效應下在兩邊擺來擺去。香港,會在選舉鐘擺下疲於奔命,然後像台灣般,在一場場選戰中磋跎歲月。台灣就是如此,韓國瑜在去年因鐘擺原因和蔡英文實在太爛了,打出了韓國瑜奇蹟。可是,台式民主鐘擺不及一年便擺回中間去,於是現在韓國瑜也打得很辛苦,甚至也出動民粹手段,令國民黨、民進黨兩邊也玩民粹,整個社會不斷向下沉。香港尚幸可以比台灣有希望,是因為已回歸祖國,背後有「一國」做壓艙石。且放眼靜觀一國兩制今後會有何變化。正正是因為香港已回歸,於是中央可以出台大灣區政策,放生想發展的香港正面力量。不用只如台灣般不斷空轉。
以上是針對選情的快速分析。總之,只要你知道台灣太陽花運動是怎麼個玩法,香港是太陽花運動疊加顏色革命,因而今天的結果也可說是意料之中。大家適宜及時冷靜下來,檢討得失,再出發。
例如,每年新增的首投族將會都像此次般發揮作用嗎?有沒有招數應對?又或者大膽假設,直選議席有減少數量的可能嗎?如果收不回來,政府或中央,有沒有牽制議會文化拖累香港的對策?
節目結束前,拉闊鏡頭,做點補充。
香港的建設力量要重新思考選舉工程之餘,沒得立竿見影的化民工程,各種「搥石仔」的工作,我認為也要加以檢討。而且不可輕視及忽視搥石仔這回事。要用化民的心態去做深耕工作,不是用來點人頭、交數字。
此外,吃紛爭飯的打法還適合未來階段的香港嗎?值得建設力量好好思考。一些表態式的,只攻心煽情、起哄的文字及視頻等,我個人認為只是圍內自high。建設力量不可以獨肥打手式、標籤式的文宣。舉例,香港固然整體人文層面都失智、反智。可是,落到個別選民身上,用「我是正常人」,「你是失智人」來打選戰,像這種「東西」,大家想一想,會否其實是為反對力量固盤?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