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18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香港的選舉氣候改變了嗎?

20181128 霍詠強
建制派改變形象成勝選關鍵
今年三月的立法會補選中,成為了香港選舉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建制派在傳統上差距較大的九龍西選區,單對單擊敗反對派候選人;然後,上周末另一次九龍西補選,確認了這個變化。
得到建制派支持的獨立候選人陳凱欣嬴得補選,獲得和三月補選時民建聯鄭泳舜得票相近的106,457票,得票率近半,並且高於李卓人及馮檢基兩人的得票總和,毫無懸念地擊敗反對派。在選舉前,曾經撰文指反對派前所未有地熱衷於操縱選舉,強調要協調、要跟大隊,硬捧李卓人出戰,落敗幾已成定局,然而,結果仍然出乎預期。
其一是陳凱欣得票高於李卓人及馮檢基兩人總和,確立建制派得票能高於反對派,當然這和反對派連續兩次選舉策略犯錯有關,但最少從鐵票數目上,在此長彼消下,已經形成兩者相近各佔四成,然後爭取剩餘兩成中間派選票的局面。
馮檢基參選雖然肯定形成��票效果,但��票從來不會是單方面的,雖然對李卓人的影響較大,但亦會同時分走陳凱欣的選票,從馮的地盤麗閣選區數字來判斷,和當區在三月補選時姚松炎和鄭泳舜的得票比較,影響票數比例約為二比一,從這角度判斷,就算馮檢基不參選,陳凱欣仍可以八千票差距撃敗李卓人。
其二是李卓人仍然得到93,047,逾四成選票。李卓人能夠得到這樣多的選票絕對是意料之外,因為以他的形象、選舉論壇的表現和涉及種種黑金問題,已經嚴重破壞選情,當然,在最後關頭反對派老中青、精銳盡出為李拉票,勉強令他不致輸得太難看。
但由此也充分顯示香港選舉仍不成熟,選民單靠立場和黨派背景來選擇,否則以李卓人在選舉中的表現,既不熟悉地區時務、又欠缺工作幹勁、老態畢現,如果以此來評價,連馮檢基都不如,更不要說和陳凱欣比拼。
陳凱欣和鄭泳舜在補選中的表現,值得讓建制派和政府欣喜。建制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選角正確,民建聯的鄭泳舜,雖然在深水埗已經深耕多年,有固定的樁腳,慣於和基層接觸,這些優勢可以為鄭提供了最少八成的選票,但是要單對單擊敗反對派,取勝的關鍵,在於鄭泳舜年輕和有幹勁的外型,而當時反對派攻擊其父親對他的幫助,反而令他的家庭角色更鮮明、更貼地,這和韓國瑜在台灣九合一選舉時強調他對基層的認識,突破國民黨傳統高高在上的形象,效果同出一轍。
陳凱欣出選時全無知名度,擔任健康大使的效果其實也不理想,幸而在參選後形象塑造比較踏實,不要忘記她在五位候選人當中年紀最輕,所以在潛力上已經勝「人」一籌。當然更關鍵的地方是陳海欣除了得到建制派全力支持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得到高永文的祝福,高永文在醫管局及在政府擔任問責官員期間,一直保持高民望和正面形象,而他的支持又能夠成功轉嫁在陳凱欣身上,絕對是取勝關鍵。
傳統上,建制派的議員都傾向形象保守、甚至老油條,所以鄭泳舜和陳凱欣以年輕兼具幹勁、外型討好的形象,有助擴闊建制派的光譜,在未來換屆選舉時,為選民提供不同的選擇。儘管能夠出選及勝選的肯定不是素人,但在這個時代以素人外貌、更坦率的言行出現,卻又肯定有利於爭取選票。
在三月的立法會補選中落敗後,反對派並未汲取教訓,甚至更走極端,完全向激進派傾斜。起初,反對派決定由劉小麗補選自己被DQ的席位,原來已經是非常幼稚的舉動,任何政府都不會容讓一個議員被取消資格後再度參選,反對派的一意孤行反而成為政府往後審核參選資格的慣例。結果,劉小麗一如所料被拒參與補選,而往後這批倚靠激進自決上位的年輕反對派,幾乎全無再度參選的機會。
這可以說打斷了反對派的年輕接班梯隊,反過來說,政府堅守封鎖激進自決派的態度,可以大大減少未來的麻煩。
從反對派在選戰落敗後向公眾道歉的說法來看,雖然明為「深切反省」,但實際可能仍將責任歸咎於未能激發本土派支持者,因此極有可能誤判戰果。無疑部分年輕選民選民因為不重視補選,以及不滿反對派內部分裂而棄投,但是如果以此為主要影響,那就是大錯特錯,這次選舉中廢票不多,在陰雨天氣下投票率仍然比三月補選稍高,因此厭倦黨派對抗,才是反對派落敗的主因。
事實上,反對派罔顧現實,只抱著和政府對著幹的態度,推出任何政策,反對派隨即展開鋪天蓋地的攻擊,同樣成為最大的弱點。畢竟香港的的確確急須改善民生和推動發展,盲目反對短期內可能令市民受其影響,但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反對派仍然倚靠拉布、對抗,市民自然產生「抗藥性」,非但懷疑是否策略出錯,更會質疑反對派的真正動機。懷疑,永遠是最難辨解的。
建制派再度取勝無疑已經成功改善形象,也等同於開拓了新票源,然而必須要加緊維持在中間派的優勢,並改變目前在年輕選民階層上面的弱勢,畢竟倚靠對手「趕客」過於被動,要吸引年輕選民就必須以夷制夷,打破困局需要栽培出年青和「不一樣」的新血,務求要能突破在年輕選民心目中「建制老土、反對有型」的成見。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