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2020時事觀察 第2節–余非:香港社會需要清新的聲音──重尋人性常情與「官民相得」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20年12月21日 第2節:香港社會需要清新的聲音──重尋人性常情與「官民相得」 本集分享兩篇文章。因為不是官方文件,引錄時會口語化,重要段落才照讀。 為何要分享其他人的文章呢?一如上一次介紹鄭久慧的文章,我喜歡分享不是為「搵食」(打份工、賣文)而寫的觀點意見。大家千萬別誤會,本人十分尊重「搵食」的打工仔,我自己一直都是打工仔!上述說法只針對輿論場景而言。無論如何,不針對任何顏色,總體而言,放諸四海皆準,甚至不分時代:做輿論如需要「埋堆」(湊小圈子)、依附,甚至用所寫、所說的來賺大錢,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其中立性和保持客觀的決心──因為不敢得失「客仔」(客戶或點撃)。 此次介紹的兩篇文章,均來自「時聞香港」平台。兩篇文章是相對獨立、真正的另類聲音。對於小平台上的觀點意見,很樂意推介。近日香港的環境令人十分壓抑,明白當中有其原因。而以下兩篇文章,頗能帶來清新的觀點意見。直入正題。 //【#原創時評】《疫情下的香港需要更多行動、包容和正面信息》 小時候家貧,記得龍珠在深夜播放,我們便到鄰居、也是同學的家收看。鄰居很好,不介意我跟哥哥中途睡著了,也借錄影機給我們把影片錄下。這是小時候的睦鄰關係,鄰居都能守望相助。 小五時,因被老師冤枉,一氣之下走上學校天台打算輕生。看著鐵絲網,又沒有膽量爬過去。在想,如果有勇氣跨過這鐵絲網,還不如好好活著。(奮發捱過困境的舊事,從略)……到大學畢業,便剛好遇上經濟不景。每天發出超過20封信,甚至發自薦信,也沒有一點回音。後來學校老師說,不如你唸碩士吧,會有點津貼補助,於是便進了研究院。那時大部分津貼都交家用,每日用微波爐煮即食麵。教授擔心我營養不良,便總是找我一起吃飯,其實是請我吃飯。……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新冠疫情多時,社會上負面情緒正不斷湧現,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一條出路。於是,當有人說某某方法可行有效時,大家便追著這個方法走。事實上,路不是只有一條,條條大道通羅馬。 在我看來,抗疫所要面對的,不單是經濟問題,更多是心理和意志問題。……(文內以武漢的事為例子。省略)…… 反觀香港,各持己見,七嘴八舌,然後又有人不斷抹黑防疫抗疫政策。每日看到的都只有負面資訊,讓人意志消沉。疫情記者會,記者不斷無理取鬧,製造事端,問一些言不及義的無聊問題。他們是為政治服務,還是為公眾利益和知情權服務?…… (以下重要,原文照錄)當一個社會,政治取代了人性、道德和理智,自私任性當作是自由一部分時,這個社會就算沒有疫情,也大概早已沒救。而我也想藉此在這裡跟「建制」的朋友說:在嚴峻的疫情下,大家需要的不是批評問責的聲音,而是同心抗疫的行動和互相包容體諒的心。//(完) 以下這篇,特別欣賞「官民相得」這概念。當反對派大部份都落荒而逃之際──絕對不是要從此掉以輕心,而是在比例上,整體上,是否可以多些正面又有細節的提醒和建言呢?而且,在監督之同時(注意,我沒有否定)是否應該有些新思維,例如下文提出的「官民相得」。在官民被設定為是對立的情況下,以下文章提出了新的角度。 //【#原創時評】《香港須建立「官民相得」的政治倫理》 回歸前,英國對港政策,主要是以英國利益優先,而非「港人」利益。……(針對公務員而言,文章說,回歸前甚至有同工不同酬的「暴政」?。省略)…… 回歸前夕,港英逐步搞所謂的「民主化」,引入代議政制和選舉,鼓吹他們從來沒有給予在港華人的「民主」。……1990年代的香港,紙醉金迷,炒風熾熱,也讓不少人失去了昔日勤奮努力的上進精神。 回歸前夕的所謂「民主化」,對回歸後的民風影響很大。在選舉遊戲下,政客為撈選票,往往只說選民有甚麼權利,不提義務。所有責任和義務都推卸了給政府。西方的所謂「民主」,本身邏輯混亂:既假定政府是「萬惡」,要大市場小政府,但當有任何事情發生,卻又期望政府是「萬能」。 香港的政治思維,承襲這套「民主」監督的理念。自詡「民意代表」的「尊貴」議員,每天只是在謾罵政府以騙選票,毫無建樹。很多市民卻也樂見「民意代表」停留於「謾罵」的角色,誤以為有「反對」聲音才是「民主」,才是進步。這樣的錯誤觀念,不單存在於「反對派」,也存在於「建制派」,深怕不狠狠批評辱罵政府,便會被冠上「保皇黨」的「污名」。事實上,「保皇黨」的說法,就跟誣稱中國「戰狼外交」一樣,就是不讓你為政府的政策護航。事實上,這不是「保」與「不保」的問題,而是某項政策是否對民生有利。如對民生有利,就理直氣壯地挺和說出道理。如有紕漏,便說出問題所在和如何改進。 西方政治以政府為惡,政府往往由野心家和資本家操控,官民相鬥,民間要事事監督政府。然而,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是官民相得,並非處於對立。在人大常委會通過有關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決定後,「反對派」集體辭職,很多人便以西方思維,聲稱沒有「反對聲音」是問題,甚至部分「建制派」有轉型為「忠誠反對派」的跡象。…… 社會真正的進步,不是基於官民二元的對立,而是基於對每項政策和每個社會問題有節有理的分析和仔細推敲,官民互相促進。透過官民合作,讓更多利民政策得以構思,良政善政得以落實。…… 反觀香港,反對派固然只有「反對」立場,沒有任何內涵和合理可行的反建議。他們本來就沒有打算讓香港有好的發展。香港情況越壞,他們的主子越高興,我們也無需對他們有所期望。 (以下重要,原文照錄)但號稱「愛國愛港」的「建制派」,本應肩負香港繁榮穩定發展的責任,卻是「保航護駕」半桶水,政策研究和分析欠奉,只以討好選民撈選票吸眼球為本。現在反對派被打散了,「建制派」急需做的,並非搞個「忠誠反對」聲音出來,而是「重回正軌」。甚麼叫「重回正軌」?就是加強基層地區組織工作,糾正社會上「官民對立」的風氣和思維,建立與政府的合作關係,成為「官民相得」的橋樑,推動更多利民益民的政策,以解決民生問題,促進香港繁榮進步。這才是香港之福。//(完) 聽眾朋友,我的複述如果不夠清楚,可讀原文。文末有連結。 本集的總結很簡單,就是香港社會需要一些清新的聲音。兩篇文章的觀點意見同不同意也好,不妨嘗試多聽另一種看法。 ————- 【#原創時評】《疫情下的香港需要更多行動、包容和正面信息》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GoodNews/posts/4925580070849223 【#原創時評】《香港須建立「官民相得」的政治倫理》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3861799849188&id=114078707160831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