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2021時事觀察 第2節–霍詠強:假資訊 Disinformation 有多大的危害?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20210113 霍詠強 2. 假資訊 (Disinformation) 有多大的危害? 現世代有許多令人憂慮的問題:氣候變化、中美對峙、衞生防疫、種族宗教衝突,但是如果問有什麼問題最令人憂慮?我會說「假資訊」 (Disinformation) ,因為之前提及的種種問題,似乎都源於、又或被假資訊加深矛盾,以及因為這些假資訊而歪曲的價值觀。   正如上周三在美國國會發生的風波,一般來說歐美國家和主流傳媒,一般都會定性為「民主運動」,因為這些「運動」十之九十都是由美國策動,其實這次也不例外,只是發生地點在美國本土,還是「深層政府」的代理人地盤,於是我們首次見識到美國的新聞封鎖和資訊管制,除了「踐踏民主的暴亂」、沒有其他的說法,坐順風車去參觀的示威者,會發現代價極高,除了即時發現就被炒外,還要面對「法律制裁」,西方世界罕有異議之餘,連不慎和種族衝突扯上關係的澳洲副總理 (Michael McCormack),都立即成為箭靶。以往在世界各地曾經發生的各種所謂「民主運動」,例如什麼鐵幕、銅幕、什麼顏色的、什麼花朵的、什麼雨衣雨傘的、要不要改個定性?   再次證明,就算在網路年代,所謂言論自由都是看誰「聲音大」,比拼傳媒影響力、都是「美國(深層政府)說了算」!   現代「假資訊」最喜歡借用自由、民主、人權,所以當特朗普被美國傳媒和網絡封咀的時候,歐洲國家在全力支持美國「民主」之後,突然發現有點不對勁!德國總理默克爾隔了幾天,才經發言人勉為其難地說了句「一名總統的賬號被永久凍結是有問題的。『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可以受干預』,但要遵循法律規定,而不是根據社交媒體平台管理層的決定。」 不過又補充說:「德國政府相信,社交網絡營運商有高度責任來確保政治對話不受仇恨、謊言和暴力煽動毒害。」   然後,法國才跟隨質疑美國的滅聲行動,歐盟的聲明更是可圈可點地說「謹慎地尊重言論自由」。但是我們應該怎樣判斷何謂「謹慎」?在台灣、香港、埃及、敍利亞、利比亞、緬甸、烏克蘭,幾乎世上所有政治爭議過程中,美國社交網絡營運商都採取了高度「選擇性」滅聲。甚至被稱為亞洲自由典範的台灣省,也真是屢創新猶,名咀黃智賢說了要統一,自然立即被封咀,然後中天新聞屢屢針對領導蔡英文,就連電視台也收回牌照、封了!現在明白什麼是「謹慎」了嗎?   對了!「謹慎」就是「懂得選擇」。   哪怎樣才算是「懂得選擇」?粵語長片有教「識時務者為俊傑」。例如瑞典,就連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愛立信為華為抱不平、要求解除禁令時,據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的解釋,禁令決定是參考美國安全部門的評估後制定的,瑞典排除華為和中興的原因不是基於技術性理由,而是聲稱憂慮會有外來干涉的風險。不知道管理局發聲明有沒有發現他們「憂慮的外來干涉」,就是來自「現實的美國干涉」?所以世上除了有假資訊的風險外,還有一種「估資訊」。   「估資訊」就厲害了,最著名的自然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的一名美國委員,幾年前在一個訪問中,他估計新疆有一百萬人被拘禁,當被追問數據何來的時候,他沒有提出證據,而是反問「如果不是一百萬人,哪是多少?」看來他以為中國14億人,百萬是小數目,隨口說了算,卻不知道新疆維吾爾人只有1200萬,以及要關押一百萬人,到底要多大的地方?但也不要緊,反正這「隨口說」說了,歐美傳媒也報導了五、六年,而且由一百萬變了以百萬計!   直到今年,BBC還私下跑到新疆採訪,搞出了「被疑似公安驅趕」事件,不過報導過後發現中箭,原來中國在2019年就已經關閉這些培訓中心,當然,一計不成還有一計,之後歐美就改口說,中國生產建設兵團「強逼維吾爾人勞動」?於是由「估資訊」再進一步為「作故事」,外國人聽了「兵團」?嘩啥!還不是軍政權?制裁!殊不知這個「兵團」還真是個大企業,還為全球生產了1/3的茄汁,不過要人手去摘蕃茄,恐怕幾百萬人也不夠?如果真制裁了,美國人還真可能「冇茄(汁)用」。   傳媒「假資訊」有什麼可怕?澄清不就了了。但問題是原來所謂監督政府的第四權,也不過代表另一種隱密政權的影響力,而且擁有更專制、更牢不可破的立場,甚至不惜利用假新聞、偏頗的資訊來推波助瀾,主流傳媒不再可信,那我們的尺度應該在什麼地方?真相在哪裡?尤有甚者,這種偏見形成錯誤的立場,例如當反覆洗腦令人認為只有民主自由才有人權,但事實上失去自律令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權利都失去。這種錯誤不止在疫情期間完全浮現,近年在北非、中東形成的內戰,都源於同樣的觀念。   尤有甚者,是人們受偏見形成立場後,更難以糾正,甚至扭曲認知:將編造的想法視為真相,為了掩飾自己的偏聽或錯誤,不惜歪曲事實,最後是歪曲了自己的價值觀,到這一刻,不要說重新檢視自己的判斷,就連回邊頭來觀察自己以往的想法,也變成巨大的壓力,甚至是罪惡。最常見的結果,是更埋首於圍爐取暖,所以,一旦不敢和其他觀點和意見比較比拼,又或者把答案寄托於沒有明確路徑的未來,可以確定已經走上歪路。 下星期我會在他離開的一天,為特朗普説盡好話,支持他的觀眾,千萬不可錯過。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