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2020時事觀察 第1節 — 霍詠強:台灣之危

請星電視飲茶 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20200513 霍詠強 1. 台灣之危 上星期提及中美之戰時,這會是一場曠時日久的長期戰,而當中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台灣問題。全世界的國家都很重視主權,中國更因為過去歴史中被迫割讓土地,對於保持領土完整,更視為重中之重。台海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統一台灣對所有新中國的領導人來説,都是責無旁貸。 但是美國的領導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下降,令中國意外地提早成為美國「戰略競爭對手」,甚至凌駕於俄羅斯之上,更因為特朗普選舉勢危,失控地無所不用其極,用盡方法來打撃中國的發展步伐,令原來可以通過兩地的合作發展而達到的和平統一,非但希望落空,在美國的干擾下、在民進黨的驅動下,陸台之間已經演變成為對抗局面,台灣問題也從中美談判的棋子,變成打撃中國的工具。 世界衛生大會即將在18日舉行,美國等八個西方國家以口頭照會形式呼籲世衛組織向台灣發參會邀請,還把責任強推向總幹事譚德塞,然而世衛方面回應說,總幹事並無這一權力,要由成員國來決定。然後台灣僅餘的邦交國搞了一個提案,要求讓台灣參會,但美國可能明知道支持台灣參會的國家數量遠遠不夠,不想丟臉,所以只以口頭照會,並沒有參與提案。 美國相關的行動是持續的,5月1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國務卿協助台灣重獲「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法案還規定,若台灣未能參加世衛大會,國務卿須向國會報告具體情況和進展程度,美國反覆操弄同一議題,目的也就是通過媒體的反覆報導,醜化中國的國際形象。 五眼聯盟中的新西蘭,副總理兼外長 Winston Peters 和財政部長 Grant Robertson 相繼發言支持台灣參加世衛組織,更把台灣稱為「國家」,結果又勞煩總理 Ardern 出面「滅火」,再次重申支持「一個中國」政策。 民進黨當局外交部長吳釗燮更稱,中國2005年和世衛組織簽訂一份「秘密」《諒解備忘錄》,對將台灣排斥在世衛組織的活動之外。然而,依據這份「完全不秘密」的備忘錄規定,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灣技術專家可以參加世衛組織的技術活動,事實上從2019年到現在,台灣的醫療衛生專家已經參與了16次世衛組織的活動。 由於華盛頓下決心更多衝北京打台灣這張牌,今後由美方挑起的台灣問題麻煩應該少不了,美國有很強的實力和國際動員力,肯定會繼續搞出無數問題,中方需要事事斟酌,決定與美周旋的方式與力度,也是困擾。對中方有利的是,一中原則在全球獲得普遍承認,它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基石之一。在涉台問題上堅持一中就是堅持規則與道義,當需要投票解決問題時,中國獲得多數支持通常都會更加容易。 但是,在民進黨的積極配合下,美國樂於以台灣問題不斷攻擊中國,加上歐美控制著國際輿論,反覆同一議題也可以扭曲國際間的聲音,令中國長期受壓。如果中美對抗加劇,美國決意超越紅線來挑戰中國就台灣問題的底線時,中國應該如何反應? 台灣或國際社會出現什麼情況,中國政府應該作出怎樣的反應?什麽可以忍?什麽寸步不讓?發出怎樣的聲明?作出怎樣的行動?中國甚至要考慮是否需要事先張揚?   舉例說,如果台灣政府直接宣佈獨立,那自然是超越底線,但是像過往的閃縮方式,逐步滲透,然後由某歐洲國家承認其獨立地位,那中國又會作何反應?中國會在什麼情況下 (1) 直接對台動武、(2) 封鎖台灣、(3) 懲罰式軍事行動、(4) 發出武統通碟? 其他的試探式、甚至直接違反「一中」的行為,中國又要如何處理,例如: 更改台灣地區名稱 就台灣地位舉行公投 美國官式訪問台灣 美國軍艦訪問台灣 美國承認其獨立地位 美國對台灣駐軍 日、美、歐和台灣建立貿易聯盟或獨立對等關係 過去一年,由於台灣為選舉造勢,支持香港暴亂,都引起國內就台灣問題作出許多不同、甚至對立的意見。不少人認為中國大陸武力收回台灣的能力日漸成熟,如果台灣政府越界,中央政府絕對應該作出軍事行動,否則國際社會把台灣獨立視為中國能夠容忍的課題,未來美國對中國的攻擊只會更肆無忌憚。 但是,同樣有人認為中國復興在即,應以大局為重,台灣以及香港對中國的重要性都已經大幅減小,犯不著為了跳樑小丑的挑釁行徑而損害中國的和平穩定發展,台灣問題並非中國復興大業的全部內容,甚至並非主要內容。中國復興關乎十四億人的幸福生活,收回台灣會對這一大目標帶來什麼影響?因此,對中國人來說,一切都必須給予復興大業讓路,包括如何解決台灣問題。 然而未來如果中美對峙加劇,美方把打台灣牌變成更加實質的行動,民進黨又不惜踩界測試中國底線,中國必須有所準備,考慮付出多大代價來擊退、甚至反制美方的攻擊。中國社會最重要的是支持國家捍衛主權的任何行動,但同時也是被動的,美國善於使用各種政治衝擊,如果演變成具體衝突,中國也需考慮各種應對方法。 下星期,蔡英文會就第二任期發表就職演說,不難想像會進一步政治化,兩岸關係在中美對抗下,前路難免顛陂。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