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2018時事觀察第1節:余非 — 中西合壁的博雅教育如何落實--且看香港浸大有份合辦的UIC

余非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
美國時間:2018年11月19日
第1節:中西合壁的博雅教育如何落實--且看香港浸大有份合辦的UIC
第一節談一個特別的行程。11月中,珠海一日遊,參觀了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今集簡稱為UIC。
如何介紹這家大學呢?由「第一」入手。於2005年當年,UIC是中國第一所由中國內地和香港高等教育界聯合創辦的大學。大學的畢業生,同時獲頒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在2018年今日,中國大陸已經有更多具特色的大學不斷創建(例如年初施一公教授的西湖大学),而傳統知名大學也不斷革新;如此一來,13年前創立的UIC,還存在不可或缺的特色嗎?我帶著疑問參觀。且看看我找到甚麼答案。
UIC是國際學院,國際元素之落實,來自四個學部的課程都用英語教授。四個學部分別是工商管理、文化與創意、人文與社會科學,以及理工科技。380多名教學人員來自30多個國家及地區。UIC除四個學部,另設多個學習單位,當中外國語言文化中心有法、德、日、韓、西班牙、俄語六種課程。語言學習之外,還有電影會及國際文化節等課外活動。可是,即便如此,也算不上有何特別,因為一般國際學校都是這個做法。參觀當天,我體驗和感受到UIC的另一面特點。先談所見的一件事。
當日,行程包括參觀綜合體育大樓。大樓內有50米標準泳池,有乒乓球室,有球類活動室內場地等等。當我們走到球類室內場地時,你猜我看見甚麼?是舞龍。在開闊、高樓頂的室內場地內,一條舞動的五彩金龍,像一條旋動的彩帶。因為沒想過會見到舞龍,有點驚喜。看著一隊年青學生舞龍,感覺特別青春、熱鬧。我對這畫面印象頗深。當日帶領參觀的吳清輝校長,他說舞獅更好看,原來女生舞獅比男生強。舞龍這畫面帶出一個訊息,是聯合國際學院在「多國語言交響,體驗世界文化」之下,有實質的中國文化傳授。UIC行的是「文理兼通、中西合壁的新型博雅教育」。教學上的中西合壁,當然不只是舞龍舞獅那麼簡單。以下跟大家一談。
剛才提過有四個學部(全部用英語授課),而學部之外有幾個獨立的教學單位,包括上文提過的外國語言文化中心,以及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中國語言文化中心的課程,全部用中文講授,會開課及舉辦系列講座。科目範疇,包括大學語文、中國社會思潮,以及歷史文明。除古典文化文明之外,中心會用系列講座更新學生的國情知識;其中「開學第一課」系列講座,就談最新國情。
以上是知識性的中國元素;而體驗、興趣型的學習,我相信感染力會更強。UIC教中國六藝,我參觀了其中兩藝射、樂。去射箭場觀課,導師教的是射箭技術,以及中國「射以養德」的一套道理。又去了學雅樂的課室,是個很特別的房間。在燈光配合下,一套總值100萬的仿南粵王墓編磬編鐘特別搶眼,學生可以學習用古編磬編鐘演奏。此外,還參觀了陶藝室。令大家十分喜歡的,是由授課老師自製的陶瓷曲水流觴。玩意是一張長會議桌大小,可供八九人參與。篇幅所限,不再舉例了。
總之,我參觀的是UIC用三年時間設計和興建的新校園。300畝土地的設施在兩年多、三年內規劃及建好九成以上,是個奇蹟。新校已經是使用中。這300畝土地內有一個湖,湖邊是教授中國文化、修養情性的興趣科目的教室。當中還有發揮博雅功能、設計佈置都古色古香的華信書院。
介紹到這裏,可以回應節目開始時的疑問:已辦了13年,面對各式新型大學,UIC還存在不可或缺的特色嗎?我的答案分兩點陳述。
第一點,博雅教育也好,通識教育也好,不是你稱它博雅就是博雅、稱它通識就是通識,一切要有課程規劃,有軟硬件配合。硬件是剛才提過的場地及設施等等;而軟件是人材,以及主事者有沒有心。很明顯,人材軟件是UIC強項。吳校長說,學校的教職員及行政人員不少都做事上心。而UIC強調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這種教育取向如果沒有一種校風、沒有一種氛圍、沒有有心的教職員,根本很難做好。當前的中國,科研教育無疑相當重要,這是肯定的;但教育多元化也很重要。UIC養育了博雅教育這教育取向,是人文教育、全人教育的一片空間,造出了自己不可或缺的特色。
以下是第二點。UIC的國際,是建基於傳承中華文化之下的國際化。資料顯示,UIC辦了13年、九屆畢業生,合共超過8000人。他們當中每年有近六成人去了英國、美國、法國、澳洲、香港等大學深造及就業。這數字我讀出甚麼意義呢?
最近跟一位有機會參加國際會議的朋友聊天,從中知道部份國家近年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帶有很複雜的心情,甚至抵觸情緒。對我來說,都屬意料之中。我很有印象七八年前,曾經做過美國勞工部長、現任運輸部長的趙小蘭,說如果放一位美國普通市民在中國社會,他很可能要看心理醫生,因為未必適應身邊環境的變化。中國社會變化又快又大。我想,別說部份國家跟不上中國的發展,當局者迷,中國大陸本身也未必人人掌握近四十年的變化。
總之,中國已經沒可能再韜光養悔;而與此同時,國際話語權之掌握近兩三年雖然已有改善,卻遠未足夠。今時今日,仍然需要一批批熟悉中國文化、中國國情,同時外語流利,有國際視野及曾經體驗世界文化的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用他們的言行舉止和識見,扭轉世界對中國的看法。而UIC之存在,正好回應了這需求。以上是我認為UIC到今日仍然有不可或缺的價值的第二點觀察。
時間關係,今集對UIC的介紹只可以蜻蜓點水。
UIC在博雅教育、全人教育方面的落實,還有四維教育理念,即師、生、家、國四方面的結合和互動。此外,很有特色的華信書院,博雅小鎮式的宿舍文化,以及有洗書機的圖書館,都未及一一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訪覽UIC網頁。
節目結束前做幾句總結。在香港浸會大學服務了二十五年的吳清輝校長,原來在九年浸大校長任內,同時為珠海UIC做開荒牛。
十年舊校加三年新校,吳校長為另一番很有意義的教育事業打併了十三個年頭。在更優厚的發展條件下,UIC的未來一定會更好。一再被延期退休的吳校長,每次向他表達敬意時,都會說是團隊合力換來的成績。他高興於有一個用心做事的團隊一起工作。
剛才提過UIC學生每年有六成人會去海外升學或就業;13年8000多位畢業生,就算當中只有半數4000人會出國,在當前複雜、充滿張力的國際環境下,這4000位受過世界文化薰陶、有博雅教育、中國文化教育底子的學生散入不同國家,當中的影響力,即使未必明顯地見於當下,一定會見於未來。
吳清輝校長對教育一心一意,七十多歲而不懈。聽完本節目後,大概明白,他為何是應邀到北京參加改革開放40週年的香港代表團成員之一。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