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8時事觀察 第1節:霍詠強 — 「休戰」就因為特朗普要出風頭?

20181205 霍詠強
1.「休戰」就因為特朗普要出風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國集團峰會達成共識,美國同意明年暫緩提高關稅至25%,「休戰」90日,白宮形容會談「高度成功」,中方願意根據國內市場需要從美國擴大進口,購買適銷對路的商品,逐步緩解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反應迅速,在過去一周,已經開始恢復進口美國的豬肉和石油。
表面上這個結果超出預期,特朗普在會談前指「非常不可能」放棄在1月1日將價值2,000億的中國貨物關稅由10%提高至25%;然而會議卻達成明年1月1日起暫不加關稅的共識。
但要說是峰迥路轉,那肯定更稱不上,美國中期選舉完結,以中美對抗營造的話題已經沒有多少價值,相反,經歷過十月美股暴跌及其他經濟數據明顯放緩後,延長貿易戰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貿易戰也就要走下台階了。
中國對「暫時休戰」這個共識其實非常冷淡,官方評論指中美協商能否解決分歧,最終取決於美國的「誠意」,也就是說在「習特會」中的討論雖然比預期長,但其實沒有實質解決雙方分歧。協議也是很有趣,慣常說中國人愛面子,但這次卻是中國給足了美國面子,而雙方把劍拔弩張的形勢壓下去。
隨後而來的是各種各樣對未來發展的猜測,在準備這期節目時,也考慮很久應該以怎樣的基調來評估這些變化。
然後發現這些都是不必要的。
從長遠來看,美國忌憚中國的科技和軍事發展速度,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但同時雙方都擁有重創對手的殺手鐧,因此也「不能」壞到哪裡去。當然,從特朗普的眼中,又是另一回事,對他來說,美國總統職務,和他過去演出的電視節目無異,能夠出風頭、就是一百分。
正如美國和北韓的關係,由幾近兵戎相見到特金會只需幾個月,特朗普需要的只是對他正面評價的「頭條新聞」,對什麼具體事務、長遠利益一點興趣都沒有,要的只是出風頭。同樣地,特朗普在和習近平晚宴開始時,也就是說沒有怎麼討論之下,就形容與習近平關係極好,「這段關係非常特殊,我認為我與習主席的關係,是我們最終可能會做一些對中國和美國都有利的事情的首要原因。」
然後再急不及待在社交網站貼文,強調他與習近平強大的個人關係,「只有兩個人,才可以將中美兩個偉大國家,在貿易和其他問題上,推動正面和大規模的改變。」他需要的只是在年底,感恩節和聖誕節之間,乘著假日,媒體上對他有正面報導,至於在談判桌上的對壘,中美雙方有沒有足夠的共識,在未來三個月內達成協議,他根本沒有興趣。
正如在舉世矚目的特金會後,中朝關係全無實質進展,原因是對美國而言,關心的只是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至於南北韓關係如何改善?當中有何互動?美國都不關心,北韓也接受不了美國提出的近乎投降的條件,既然短期內朝鮮半島局勢不在美國的焦點內, 特朗普要出的風頭也都出了,美朝關係有沒有進展,自然也不放在眼內。
所以特朗普經常批評傳媒都做假新聞,因為他很在意主流傳媒的報導,以及對他的評論,其實並不在意新聞是真是假,因為他需要的只是贊美,在意的只是形象。美竟會選出如此不堪的總統,可算是民主選舉的失敗!
會議之後,美國財長努欽表示,特朗普是談判的最終話事人,因為他要求必須要能發布震動世界的協議,努欽稱美方首次獲得中方在關鍵問題上讓步的承諾,他卻從來沒有具體說明是什麼?當然,美國政策控制權從來不在總統或國會手上,無論是什麼鷹派或鴿派的幕僚,外交內政在軍金集團主導下,從不跑題!
至於所謂中方提出逾一萬億美元的額外入口承諾,早在年初貿易問題提上議程時,中國已提出同類型大規模進口貨品採購計劃,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於今年四月博鰲亞洲論壇,宣布進一步開放製造業和金融業市場,同時承諾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希望通過惠及美國相關產業來解決爭端,不過迅速發現這些討論都是白費功夫,美國政府一心一意都是為了在十一月中期選舉鋪路,對談判毫無興趣。所以中國官媒在達成共識後強調「誠意」,就出於這個原因。
美國中期選舉完結,以中美對抗營造的話題失去直接價值,雙方的確要重新審視貿易戰的影響,選舉前,白宮對千億採購計劃無動於衷,對中方開放承諾不作反應,又多次集中攻擊中國製造2025計劃,引起外界猜測美國到底在盤算甚麼,推測特朗普政府要求的不只是收窄貿易逆差,而是憂慮中國的科技崛興。
但是從理性角度,壓制中國的工業和科技發展,隨時弄巧反拙,逼使中國更快速地成長。製造貿易壁壘,會令中國和俄羅斯甚至歐盟加速合作,如果打撃失敗,隨時滿盤皆輸!因此由傳統上鴿派的美國財長努欽放出增加萬億入口,向美國公司開放市場並保障該國技術等原來中國就曾經承諾的事項,無疑也就在找個下台階。
對中國政府而言,最重視能夠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反正當初加入世貿組織時,不少國內外專家,都認為是中國製品的末日,但20年後,大家都認為中國是全球化的得益者。同樣地,美國提出的問題如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問題,以往其實也是其他先進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一貫手法,例如對盜版「隻眼開、隻眼閉」,令在承擔能力有限的早期市場,能夠快速普及,利用「技術作價」減低投資成本和風險,這原來就由外資提出的。
反正保障產權、提升技術,原來就是未來中國升級轉型的關鍵。至於中美關係長期反覆,也勢必成為常態。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