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021 時事觀察 霍詠強 香港新選舉制度下的推算

本材料由 Chinese Information Radio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請加入成為會員, 支持良心正派傳媒。 Join this channel to get access to perk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SlgQB1BpfQTkNm_P5qIw/join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20211208 霍詠強 時事觀察 香港新選舉制度下的推算 大家我知道我從來對選舉民主制度一向持鄙視態度,在極端化社會中更只會選出牛鬼蛇神,所以上一節提及美國的「民主峰會」也就是「說謊峰會」。香港過去的地區直選制度就更可怕,因為香港內部就是一個極端的矛盾社會、偏偏選舉方式是從五個巨無霸選區,由百多萬選民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多達九個議席,結果導致一些奇形怪狀、政綱極端的候選人,可能只需要得到少至2.5%點的得票,就能夠成功當選。 於是,議會內自然也變成荒誕可笑的連續劇,只是苦了市民大眾。經過2019年的黑暴後,中央政府也明白這種民選制度並不適合香港,必須要作出根本的改變,經過第一步加大選委會後到12月19日就會進入第二步,選出90名立法會議員,在新制度下他們大部分會變成由間接選舉產生,無論是選委會、又或以機構和個人票選出的功能組別議員。制度改變後,會出現更多專業和不同階層代表,單純政治性質的議員將會大幅減少。 所以無論外間如何批評香港的選舉制度的變化,從候選人身份代表的社會光譜而言,新一屆議會肯定在代表性上大幅提高。當然,這並不反映未來議政能力同樣能大幅提升,畢竟新人事需要磨合,一些「重出江湖」的政界中人會發揮怎樣的影響也難預料,畢竟就算是1500人的選委會內備受爭議的人物也不少。無論如何,去屆議會選出的議員已經太多問題和麻煩,這次無論如何也能谷底反彈。 由於選委和功能界別有不少限制,只會有部分組別會出現較激烈的競爭,選民數目也不多,關鍵反而是這些勝選者未來如何開展工作、強化議會功能,正如中國説全過程民主,重點還是在於實踐。今天且來看看剩餘的20個地區直選的議席,直選議席當中有兩個最關鍵的改變:其中之一是所有參選人必須要獲得全部五個界別選委的支持提名票,另外地區劃界重新分成十個選區,每區各有兩個議席,採用雙議席單票制選出,也就是説不會出現只獲兩、三個百分點就能取勝的詭異現象。 另一方面,經過反修例抗爭、黑暴、國安法、違法潛逃和修訂選舉制度後,選民的成份也出現明顯的變化: 選民的組成方式、無論建制和反對派陣營的成份和比例都和過去不同,從原先的四六「傳統比例」:親中派15%、建制派25%、中間派10%、反對派35%、激進反對派15%,又或是更接近的45%對55%的比例;雖然大致比例不變,但是投票意向就連建制派的結構也會不同。建制陣營內不少人對特區政府的猛烈攻擊,吹起了「愛國不愛港」的風,不利競逐連任的議員;反對派就因為領頭人出走而打散支持者,所以選民的成分可能變成:親中派上升至成為建制的主力25%、傳統建制派10%、中間派會增加至15%、反對派分裂為同情派25%、自由派10%、死硬的激進反對派除了移民略減外,估計仍約保持15%。 由於中央政府在特首選舉前,未就特首人選明確表態,變相令立法會選舉的變數增加,目前因為政府權威大幅受損,傳統建制派議員也受牽連而支持度下跌。至於為何出現這種現象?畢竟因為政制出現更多改變,也會造就更多新人入局,所以亂象難止,建制派議員競逐連任者會更不利。 另一方面,以往因為選舉文化走向兩極化,令中間派選民的投票意欲消失,又或者選擇更激進的候選人,再加上激進選民投票意欲肯定較高,所以過去十年投票結果只剩:建制vs反對,中間派全無勝算。新環境雖然令中間派支持者增加,但選舉制度改變,每區只有兩席,要取勝得票比率要更高,令中間派只能左右大局、卻難取勝,所以在直選議席中仍然不利,相反在選委和功能組別內,中間派卻能左右逢源。 政界不少人都在談論投票率問題,現實是也只有過去兩屆選舉投票率略逾五成,較早期例如2008年也只有四成多,更現實的問題是就算是在選舉制度改變之下,投票率低對建制派仍然有利。 過去候選人的得票比率以及選民的投票意欲,親中派和建制派因有動員能力而較高,反對派和激進派也有大量捧場客,按估算合共達54.5%和去屆實數相近。 過去投票選民的成份:親中派15%x50%、建制派25%x60%、中間派10%x40%、反對派35%x50%、激進反對派15%x70%:7.5+15+4+17.5+10.5=54.5%。候選人的得票比率約為:建制派22.5%、中間派4%、反對派28%。 在新制度下肯定有變化,親中派和建制派因有動員能力仍能保持較高投票意欲,同情派、激進派等投票意欲就肯定不高,如果建制派投票比率也和目前相若,整體投票可能只有31%;如果親中派和建制派發揮較大動員能力,加上中間派選民,預計投票率仍在四成之上,但選民投票率低自然對建制派更有利。 投票選民的新成份常態推算:親中派25%x60%、建制派10%x60%、中間派15%x50%、自由派10%x30%、同情派25%x30%、激進反對派15%x10%:15+6+7.5+3+7.5+1.5=40.5% 投票選民的新成份最高推算:親中派25%x70%、建制派10%x60%、中間派15%x50%、自由派10%x40%、同情派25%x40%、激進反對派15%x10%:17.5+6+7.5+4+10+1.5=46.5% 投票選民的新成份最低推算:親中派25%x50%、建制派10%x50%、中間派15%x40%、自由派10%x20%、同情派25%x20%、激進反對派15%x5%:12.5+5+6+2+5+0.75=31.25% 現在反而建制陣營分裂了,建制中不少都因為親中而支持政府,投票意向更難估計,或會對新人有利;至於反對派因為參選多了入閘條件,要獲得所有四個組別的選委提名票,並且需要資格審查,所以能入閘的,只能稱為踩界派,但是過去反對派,現在應該稱為同情派的選民,會如何看待這些踩界派呢?會視之為更應被仇視的二五仔?還是勉為其難投上一票的選擇?將會令結果出現巨大的影響。 這次選舉或許中聯辦人員會輕鬆得多,不需要為拉票、配票,又或動員支持誰而左右為難,在新選舉制度下,中聯辦也要迎來大改變,因為一定要置身事外。

Category: 時事觀察
About The Author
-